
入职体检发现肺部大小不一多发结节,竟和家中鹦鹉有关
近年来,随着大家体检意识的提升以及CT检查在体检中的普及,呼吸内科门诊接诊的“肺部结节”患者越来越多。这些结节(特别是临床没任何症状,直径大于1cm结节)最常见的成因是结核或肺癌,给患者朋友造成了极大的困恼。但其实,不是所有直径较大且无症状的肺部结节均等同于肺癌或结核,今天介绍一种与饲养鸟类相关的肺部结节疾病。
最近,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何飞副主任医师就接诊了这样一位病人。
家住杭州萧山区的32岁周先生在最近入职体检胸片发现“肺部多发结节影”,以为是肿瘤,异常紧张。周三下午遂至何主任专家门诊就诊,完善肺部CT提示“两肺胸膜下多发的结节影”,大小不一,在老百姓眼中就像许多“瘤子”。
周先生没有任何症状,但追问病史发现最近3个月家中养了一只鹦鹉,平时都是亲自处理其粪便,结合肺部影像学特点,何主任考虑到了一种目前并不少见的真菌病。于是立即给周先生安排了血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结果提示阳性,临床考虑肺隐球菌病。予安排住院后完善气管镜检查,最终诊断为肺隐球菌病,同时周先生还进行了脑脊液检测,排除了隐球菌脑膜炎。
(隐球菌在肺部CT及电镜下表现)
隐球菌属于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存在于土壤及禽粪,多种鸟类排泄物,尤以鸽粪、鹦鹉粪中为多,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引起感染。其中以呼吸道吸入感染为主。旅游热带来接触广场鸽子的机会增加以及家庭宠物(如猫、狗等)也可携带隐球菌。隐球菌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器官植移、恶性肿瘤或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化疗等患者,但近年来正常免疫状态人群感染肺隐球菌病呈增多趋势。有报道指出肺隐球菌病中约45%患者影像学异常但无临床症状,
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是一种简单有效,创伤性小、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诊断肺隐球菌病的检测方式,且非常快速,从接到标本到结果出来只需15分钟,在隐球菌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隐球菌感染极易造成隐球菌性脑膜炎,其治疗方法比单纯的肺隐球菌病复杂,所以在诊断肺隐球菌病同时需要检测脑脊液以排除隐球菌性脑膜炎。
最后何主任建议大家应避免在住宅饲养鸽子、鹦鹉等禽类,清理其粪便时应戴口罩,如有皮肤伤口,需注意保护创口,避免接触土壤及鸽粪、鹦鹉粪等鸟类排泄物。
本文是何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