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元海成 三甲
元海成 主任医师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胃肠外科

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

1693人已读

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

预防肠粘连的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改进外科手术技术;腹腔内注射生物屏障物质;用药物进行抗凝、促纤溶或抑制胶原纤维形成。

1.手术操作技术的改进

(1)改进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分离,针对粘连索带、局部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术前明确病变远近端的肠管通畅,在重建消化道、松解索带与局部粘连后,不需要进行广泛的分离。否则将引起更广泛的肠粘连,也为下次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埋下伏笔。坏死组织的清创适可而止。否则,清创所留下的创面将是粘连形成的基础。清创后创面渗出的血液也是引起粘连形成的物质。但对游离在腹腔内的坏死、破碎组织则要尽可能消除。清除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尽量使用可吸收缝线完成结扎、缝合,使用吻合器、缝合器完成消化道的重建。避免大量使用丝线所形成的丝线肉芽肿与粘连。避免腹腔内使用引起粘连的人工补片。避免不必要的空肠及回肠造口。术中操作时,轻柔地对待组织,避免反复揉搓挤压。避免长时间阻断肠管的血供,减少肠缺血的时间,减轻肠壁的炎症水肿。

(2)腹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大量反复多次的腹腔冲洗是迄今为止唯一有效地减轻腹腔粘连范围与程度的方法。冲洗量少则60ml/kg,多则达300ml/kg。通过冲洗,明显减少了腹腔内残存的异物、破碎坏死的组织、细菌与细菌产物、脓液与纤维斑片(块),减少了这些物质刺激腹膜形成的纤维组织增生。

(3)手术方式: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可减少肠粘连发生率,主要原因是入腹腔途径创伤小,不需要常规的开腹和关腹,减少组织挫伤和缝线反应;使腹腔及脏器不暴露于空气中,避免了水分蒸发,减少了炎症反应;胃肠功能受影响较少,胃肠功能迅速恢复,可减少纤维蛋白的积累,从而减少永久性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术中腹腔用药 通过肠粘连发生机制的研究,可以发现损伤后最初的1~2周是形成粘连的关键时期。在易形成粘连的受伤小肠壁间用物理屏障将其分开,有助于预防粘连。物理阻隔剂应具有无毒、无免疫原性、生物兼容性好,且保持至少一周后被吸收的特点,才能在形成粘连之前,受伤的腹膜可达到无粘连愈合。

(1)生理盐水:灌注腹腔充当浆膜阻隔剂,能有效预防术后肠粘连。

(2)藻酸钠:系由海藻提取的酸性多糖类胶质,具有浆膜保护功能,注入腹腔后,可一定时间内不被吸收,为间皮细胞层的再生提供条件,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3)右旋糖酐:腹腔灌注具有覆盖和润滑腹腔脏器浆膜层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肠粘连。

(4)脂肪乳剂:对人体表现出生理惰性,无抗原性,无刺激性,其表面张力小,不溶于水,可在手术创面上形成一层疏水性膜,广泛附着于腹腔、浆膜和网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粗糙的创面,润滑隔离肠管及腹膜。在腹腔中吸收较慢,具有防止肠管互相粘连的作用。

(5)透明质酸钠:是一种无色、透明、均匀的凝胶样液体,具有良好生理相容性,无致热源,无刺激及过敏反应,可在腹腔内存留5~7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物理阻隔剂,可将肠间创面隔开。

(6)生物可吸收医用膜:由聚乳酸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组织相容性,可在体内存留2周,并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可有效防止浆膜的创面粘连。

(7)糜蛋白酶:喷洒于有创面的浆膜上,可分解渗出的纤维蛋白,利于炎症反应消退,降低术后肠粘连发生率。

(8)5-Fu:保留灌注腹腔,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和新生内皮细胞繁殖时DNA的合成,抑制此两种细胞生长,从而阻断了粘连带的形成。

(9)抗生素:如甲硝唑,可使腹腔及组织内达到较高药物浓度,不但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而且可与细菌充分接触,直接杀灭腹腔残存的细菌,从而有效控制腹腔炎症。同时腹腔内灌注抗生素不会引起腹腔化学性炎症、纤维化等。

上述药物虽然已见于文献报道,且有动物实验证实,但缺乏多中心大宗前瞻、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研究,多为经验性介绍。因此迄今为止,临床上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可以有效减少腹腔粘连的药物。

3.抗凝、促纤溶或抑制胶原纤维形成及促进肠蠕动恢复。

(1)抗生素:红霉素可提高血中胃动素含量,激发小肠和整个消化道呈节律运动。链激酶能有效地激活纤维蛋白酶原,起到分解蛋白及有利于局部炎性反应的消退,有效地防止肠粘连。应用甲硝唑控制肠道内需氧菌及厌氧菌生长,减少毒素吸收。

(2)高压氧治疗:有利于减轻腹腔内损伤组织的炎性反应,减少渗出。

(3)胃肠动力药:可使肠管间在形成顽固粘连之前恢复自然通畅状态,使创面达到无粘连愈合,防止肠粘连的形成。

(4)中药治疗:临床常用复方大承气汤鼻饲或灌肠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局部血运,纠正局部缺血;抑制炎症反应和纤维蛋白原渗出;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促进胃肠蠕动来实现的。

4.术后恢复 术后鼓励患者早期翻身,改变体位,早期下床活动。

5.饮食调理 少食多餐,避免肠内容物在瞬间增多,使粘连肠管下坠成角。频繁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不宜进食食糜成团的食物。


元海成
元海成 主任医师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