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旭东
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神经源性膀胱?
2288人已读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见于40%~80%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有约25%的发病率。糖尿病周围神经受损,均可导致支配膀胱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并累及支配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导致逼尿肌反射及收缩力减弱或消失、尿道内外括约肌控尿能力减低,造成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神经源性膀胱有哪些临床表现?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NB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遗尿、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等。
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逼尿肌反射亢进(因无抑制性收缩引起),主要表现为患者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异常的膀胱充盈感及尿意
二是逼尿肌无反射(患者排尿时膀胱颈部不能或不充分张开),常表现为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常见的就是感觉到膀胱坠胀感,想尿的时候尿不出,严重时充溢性尿失禁,膀胱就像一个坛子,尿液满了就溢出,再严重者出现肾积水等。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要长期管理
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有非手术(间歇导尿、药物治疗、膀胱训练等方法)及手术治疗(经尿道括约肌切开或切除术、骶神经调控),其治疗需要长期管理,在保护上尿路功能(保护肾脏功能),确保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恢复∕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提高控尿∕排尿能力,减少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是李旭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