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范晋海 三甲
范晋海 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膀胱癌诊治科普和宣教

2538人已读

大家对膀胱癌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了,早期的膀胱癌和晚期的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差别很大,所以早期发现膀胱癌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膀胱癌具有哪些常见症状呢?

1、间歇性无痛全程血尿: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以血尿为第一症状就医的患者占到75%以上。基本上全部的患者都有血尿,只不过时间上的不一样,而且,临床上可见的肉眼血尿50%为膀胱肿瘤所导致的。

2、膀胱刺激症状: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偶有少数的患者就诊的原因是膀胱刺激症状。肿瘤常由于合并感染或者肿瘤破溃的刺激而使膀胱肌肉痉挛,导致膀胱刺激症状更加明显。

3、排尿困难:少数患者会出现排尿困难或者排尿中断,应该是肿瘤或者血块阻塞膀胱出口导致的。

我们之前说了膀胱癌的常见症状,可是这些常见症状,间歇性无痛性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这些症状出现的时候,一部分患者已经进入到晚期膀胱癌了。目前大部分患者是通过体检B超检查而发现早期膀胱癌的,所以每年定期体检很重要。特别是膀胱癌的高危人群:吸烟者,有接触燃料行业的工人,以及其他作业人员:香料、橡胶、皮革、纺织印染、电缆、油漆、燃料、焦油、农药、印刷、司炉、电料、产煤、画家、铝业工人等。这些高危人群需要定期体检,B超检查,出现血尿要及时就诊。

膀胱癌的诊断并不困难,凡4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肉眼血尿的人,都应该考虑到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性,尤其以膀胱癌最多见。由于血尿是泌尿系统多种疾病所共同拥有的症状,因此还必须做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时可以采用以下检查:

(1)尿液常规检查。

(2)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3)B超检查。

(4)尿路平片和膀胱静脉肾盂造影。

(5)CT检查。

(6)膀胱镜检查和肿瘤组织的活检。

(7)免疫酶学测定。

(8)尿液流式细胞术。其中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首选和必要的方法,可确定癌症的位置、数目、大小,还可以采取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其中膀胱镜有硬镜和软镜,两者相比,膀胱软镜在检查的过程中疼痛和血尿要比膀胱硬镜轻很多,相对比较舒适。因此,膀胱软镜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膀胱癌在术后进行灌注治疗、化疗或者免疫治疗,绝大多数效果良好。晚期膀胱癌,也是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灌注治疗、化疗、放疗及其他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控制癌细胞的蔓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膀胱癌的治疗,首先要看膀胱癌的分期,具体到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同的分期所对应的治疗方法也有区别。

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案,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可以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不同的组别:

低危:原发、单发、TaG1(低级别)、直径<3厘米,没有CIS

中危:所有不包含在低危和高危分类中的NMIBC

高危:以下任何一项:T1期肿瘤;G3(或高级别);CIS;同时满足:多发、复发 和直径>3cm的TaG1G2(或低级别)。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主要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为主的治疗,也可以采用激光手术,不同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术后的膀胱灌注化疗的次数和随访有差别。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诊断性电切术)既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重要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主要治疗手段:应将肿瘤完全切除至露出正常的膀胱壁肌层。以下情况建议二次电切:切除不完全,多发、偏大、切除样本没有肌层;初次电切为G3及T1;2-6周后施行二次电切。

低危:术后24小时内完成第一次膀胱灌注,之后无需再灌注。

中危:术后24小时内完成第一次膀胱灌注,之后每周一次,连续8周,之后每月一次,连续至术后满一年;

高危:术后24小时内完成第一次膀胱灌注,之后每周一次,连续8周,之后每月一次,连续至术后满一年;或者采用BCG行膀胱灌注免疫治疗,100-150mg卡介苗,灌注是加30-40ml生理盐水稀释,每周灌洗一次,共6次。以后每月灌洗1次或2次,共8-12次。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主要采用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具体到不同的病例采取单纯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还是术前辅助放化疗,或者术后放化疗就要具体分析,这就需要到专业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咨询,相信每一位医生都会按照疾病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体因素不同而提出专业的建议。部分患者不耐受手术或者患者意愿要求保留膀胱的进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这就需要有严格的手术适应症,一般是位于不容易扩张位置(如膀胱顶)的T2以内的膀胱癌,术后要求患者有良好的依存性,这样才能保证术后及时的发现膀胱癌的转移和复发,并及时做出治疗。


范晋海
范晋海 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