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抑郁症能根治吗?(下)

发表者:彭旭 人已读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抑郁症是完全可以临床治愈的,但是,真正把抑郁症关在盒子里的人却不是医生,而是你自己。


怎样和自己的抑郁相处,这里有三条路,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06.jpg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期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和停药期治疗。


临床工作中,面对药物治疗患者大多会提出相似的几个问题:


  • 药物为什么见效这么慢啊?
  • 吃了药我很难受,怎么办?
  • 我什么时候可以停药?


如何吃药,是需要遵循治疗规律的。


一般的药物治疗规律如下图所示,而有2次以上的复发,特别是近5年有2次发作者应维持治疗,一般至少2~3年,多次复发者应长期维持治疗。

1599537265912630.jpg


无论是哪个治疗期的用药,医生的作用都是准确诊断,正确用药。


但从某些角度看,患者能做的其实比医生要多。


  1. 准确描述自身状况,帮助医生精准诊断。
  2. 及时复诊,从而更好掌握病情发展。
  3. 配合医生按剂量服药,耐心等待药物起效。
  4. 利用良好的生活方式让身体更好更快的“自愈”。


药物是依靠人体的机能发挥作用的。


不只是心理精神领域,医学本就如此,必须依靠人体自身的力量才能完成治疗。


比如说,如果我们的胳膊被刀划了一道大口子,医生通过外科手术缝合了伤口、进行消毒或者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之后,初步的治疗过程就结束了。


但这个伤口并没有迅速恢复成完整无瑕的皮肤,患者体内的细胞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来止血、将被划开的皮肤组织重新联结、继续和侵入体内的细菌作斗争,最终才能“痊愈”。


抑郁症的治疗同理,抗抑郁药物通过占据神经递质的受体来控制情绪,而不是消灭掉情绪。


可以理解成:药物把坏情绪通向大脑的门占住了,抑郁情绪就过不去了。


1599537303834720.jpg


实际上,药物占据“大门”在2-3个小时内就完成了,而我们却经常听医生说:服药至少要在1-2周才会起效。这是因为患者所理解的起效,并不是“缝合伤口”之后的“效果起点”,而是大脑借助药物的力量进行自我修复1-2周后的“真正起效”,也就是“我的病好像改善了”。


总而言之,医生会给身体一个恢复的“环境”,但医生并不能让你的抑郁症迅速恢复如初,能一瞬之间让身心恢复完美的,那只是神话。


从根本上来看,拯救你的不是医生,也不是药物,而是你自己的身体。


点亮抑郁症黑暗的灯光是药物,而电力系统本来就存在在你的身体之中,医生所做的,只是打开开关。


啪嗒,灯亮了。


1599537332944303.jpg


1599537410639648.png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从巩固期之后就需要逐步并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为了是减轻和缓解抑郁症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提升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避免药物依赖。

有人说心理治疗像一次车辆修理:


药物治疗的是车辆的故障部分,让车辆能够正常行驶。


心理治疗则是给车辆加上各种保护措施,包括:上保险,交通规则培训,驾驶技巧培训等等,避免下次意外的发生。


这些保护都是由驾驶员主导进行的。

1599537374102911.jpg


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认为:


每个人的心理内部都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潜力,心理治疗不过是促进该潜力的自我实现。


治疗师只要提供一个有利于来访者成长的治疗关系和情境,来访者借助这样的治疗关系和情境,就可以逐渐地恢复自身的心理健康了。

心理治疗像是一条路。患者信任医生,在医生的带领下,走上了这条路。每一次成功的交流,每一次内外的觉察,都是患者在这条路上留下的一个又一个脚印。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自身要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去抵御、消化、接纳各种负面的情绪和想法,学习去强化自己的内心。


无论是正念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等,都是心理强化的技能,通过学习这些,可以获得对抑郁的免疫能力,让你不再害怕抑郁症


因为你知道,即便抑郁再次来袭,你已经拥有了力量与之抗衡。


心理治疗,让你接纳黑暗并与其共处。

黑暗每晚都要降临,黑夜并不会消失,当你不再惧怕黑暗的时候,你反而会发现黑夜也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


13.png

作为心理医生,我们总是试图总结出某种恶性循环的规律,从而打破循环,让患者向着康复的方向走去。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敏感、自责、自罪的个人感受是常见的,孤独、封闭、逃避的社交状况也如影随形,而这些负面感受和低迷的社交状况,两者十分容易擦出火花。


负面感受让你选择孤独,而孤独的状态下无法接收到任何有温度的激励,就会把自己封闭在“自责—无人激励—更加自责”的怪圈里。


打开自己的内心,进行必要的社会交往,是走出抑郁症的条件之一,也正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第一步。


我知道这有点困难,但我们终究需要走出这一步。


两个小方法提供给你:

1. 你的沟通者不必是具体的个人,可以是一只宠物、一阵微风甚至只是坐下来看看天空。


走出自言自语的内在世界,试图去和这个世界沟通,哪怕是听喜欢的音乐、看看喜剧也是有好处的。


2. 当你的沟通对象是某个人的时候,如果抗拒言语交流,可以选择沉默陪伴的方式。对他说:我心情不好,你能陪我待一会吗?


14.jpg


即便是无声的、无形的、无意识的陪伴,都能给你积极的力量。

医生并不能彻底“治好”抑郁因为抑郁本身是人人都有的贯穿一生的一种情绪,我们只能接纳它,包容它,把它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甚至用它来激励我们、鼓舞我们。


医生并不会彻底“治好”抑郁因为实际上彻底“根治”抑郁症的,是你的身体、你逐步健全和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你充分体会到的支持及陪伴。

作为医生,我们带领你找到了打开“治愈”之门的钥匙,而是否拿起钥匙打开大门,永远是你自己的决定。

本文是彭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