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霍金
霍金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神经科(脑病科)

偏头痛的中医防治

1407人已读

头痛是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中又以偏侧头痛多见,

门诊经常有患者咨询这种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保健方法,在这里我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首先,预防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知道疾病的成因及表现,避免病因刺激诱使疾病发作。偏头痛病因比较复杂,和多种因素有关,中医将其归纳为外感(外源性)和内伤(内源性)两类,首先说下外感,外感头痛为实证,包括风寒外感、风热外感、风湿外感,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这些诱因都以“风”字打头,这也是为什么中医称风为“百病之长”,比如好多病人来就诊的时候,经常描述的头痛病因都是“风吹到了”、“着风了”,这里的风即风邪,风邪夹寒凝滞血脉为风寒头痛,风邪夹热上扰髓海为风热头痛,风邪夹湿蒙蔽脑窍为风湿头痛。外感类的头痛起病比较急,时间短,疼痛的程度很强,其疼痛特点各有不同,风寒类痛连项背,风热类胀痛如裂,风湿类头重如裹(就像包了头巾一样)。不同于外感,内伤头痛有虚实之分,与脏腑功能及气血运行失常有关,包括气血两虚(虚)、肝阳上亢(实)、气滞血瘀(实)、脾虚痰阻(虚实夹杂),内伤类头痛起病缓,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疼痛时轻时重,其性质,阳亢者跳痛,血瘀者刺痛,亏虚者隐痛,痰阻者坠痛。除此之外,偏头痛还和不良情志损阻经络相关,紧张(伤肾)、焦虑(伤脾)、抑郁(伤肺)、愤怒(伤肝)、激动(伤心)都会诱发偏头痛,尤其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年轻人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较大,负面情绪就像火山内的岩浆不断地孕育堆积,某一天会突然爆发出来,造成疾病。比如愤怒焦躁的情绪在工作场合中经常被压抑、控制,之后又无法得到发泄、疏解,使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受损,心包与三焦、肝与胆在脏腑关系中相表里,病气由厥阴经传至少阳经,上行于头侧,继而出现偏头痛,这也是中医常将偏头痛谓之为少阳头痛的原因。

image.pngimage.png

针刺治疗 因风为首邪,对于由外感因素引起的偏头痛,我们的治疗以祛风为主,主穴为:风池穴,风府穴,风门穴,以“风”字命名的穴位对风邪引发疾患疗效显著,风池穴可利湿除风,风府穴可疏风清热,风门穴有逐风驱寒的作用。选取配穴,风寒者加百会穴、太阳助阳散寒,风热者加曲池穴、大椎穴泻热除烦,风湿者加阴陵泉穴化湿泄浊。针对内伤性的偏头痛,我们根据《中藏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病情表现虚弱者治则为实之补之通过百会穴、足三里穴、太溪补益气血,滋养脑髓;病情表现旺盛者以除之泻(泄)之为宜肝阳亢者取太冲穴镇肝潜阳、血瘀者取血海穴散结通络、痰浊者取丰隆穴涤痰除湿。对于不良情绪难以纾解者,多采用膻中穴,膻中穴为“气会”,可以有效调理异常情绪引起的气机上逆,打断“焦虑→气郁→化火→头痛→焦虑”这一恶性循环。

刺血疗法 我们知道实性头痛多为风热化火上扰,气血逆乱引起,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而刺血疗法恰恰通过在瘀阻脉络放血祛邪达到平衡阴阳和调气血、恢复正气的治疗方法,门诊治疗中我们对头痛剧烈者选取耳尖穴(经外奇穴)点刺放血或大椎穴刺络拔罐的方法,耳尖和大椎都具有极好的泻热作用,放出的瘀血又携贼风离体,达到血出痛消,短时间内即可见效,曾被外国患者赞为“神奇刺血”,另外此法亦可用来治疗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按摩疗法 按摩具有理气活血,通络逐瘀,扶正祛邪之效,既可施法予人,也可自我保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伤疗法。①点压法 以双手拇指或食指指纹面依次点压百会、四神聪、头维、角孙、翳风、风池穴,每穴点压15~20秒,操作3~5次;②抹法 行开天门(以双手拇指指腹自两眉间印堂穴至发际上神庭穴交替抹动),推坎宫(以双手拇指指腹自眉头攒竹穴抹动至眉梢丝竹空穴),分别操作30~50次;③指揉法 以拇指或食、中二指缓揉双侧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每穴3~5分,按揉2~3遍;④指叩法 两手五指微屈分开呈虎爪状,腕部放松,以指腹交替轻叩头侧部,如痛点明确亦可五指并拢呈鸟嘴状,啄击痛点,行头部叩法10分钟左右为宜;⑤扫散法 用拇指桡侧面及其他四指指端,自太阳沿头颞部向脑后(胆经循行部位)作弧形单向推动,使拇指在额角发际至耳上范围内移动,其余四指在枕骨两侧的上下范围内移动,形如梳头,左右交替进行,每侧50~100次,左右各3~5遍。

中药疗法 头痛病因病机复杂,组方亦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总的治则为“理气祛风,活血逐瘀”。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活血止痛药(川芎、元胡),祛风止痛药(川乌、草乌),发散风寒药(防风、细辛、白芷、羌活),发散风热药(葛根、菊花、蔓荆子),平肝息风药(钩藤、天麻、全蝎)和化痰药(半夏、南星)。目前临床常用的两种中成药为正天丸和全天麻胶囊,正天丸由疗头风的四大古方(川芎茶调散、桃红四物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藤消震饮)演化而来,具有疏肝逐风、活血养血、通络止痛之效,用于肝阳上亢、血虚失养、瘀血阻络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全天麻胶囊主要成分为天麻,有平肝息风止痛之效,治疗肝风上扰引起的头痛、头晕、麻木等,可以很好的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的症状,市面上还有一种药物叫做天麻胶囊,与全天麻仅一字之差,但其10种祛风除湿类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症肢体麻木拘挛,希望患者朋友不要将二者混淆,合理选择用药。

药膳食疗 药膳予药于食,是中医养生文化和中华饮食文化的完美结合,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可以较好防治偏头痛的药膳。①绿精茶 用于风热头痛,绿茶与谷精草1:10比例混合,水沸后放入锅中,文火煎煮5~10分,绿茶清热除烦,谷精草疏风散热,饮用前还可加入少量枣树蜜养血安神;②芹菜/菊花粥 用于阳亢化火,面红目赤伴头痛者,待100g粳米粥煮好后,加入具有清肝降压之效的芹菜或菊花15g再煮5分钟,每日一次,早餐服用更佳;③山药枸杞猪脑汤 有补脑髓,益气养血之效,将山药枸杞各30g和猪脑300g入锅,加清水文火炖煮,2小时后加入适量精盐及花雕酒调味,再煮10~15分出锅,3~5日一次。

由于大部分偏头痛病程时间长,且具有迁延反复的特性,所以在日常保健治疗时应戒骄戒躁,及时调整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合理安排作息饮食,气血调达则邪无可犯。

霍金
霍金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神经科(脑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