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脖子、腋下的小肉粒是什么?软纤维瘤科普
文 | 邓丹 张雪 曹宇 周婉格 金平亮 祁怀山
护理团队:李玉芳 郑增运 孙云 杨伟琴
“医生,我的脖子上长了好多疙瘩,拽了又长,去也去不掉,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
“医生,这些疙瘩越长越多,会不会传染呀?”
“医生,你看我的脖子上长了那么多,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该怎么辦?”
“医生...”
“医生......”
患者
医生,我的脖子上长了好多疙瘩,拽了又长,去也去不掉,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
患者
医生,这些疙瘩越长越多,会不会传染呀?
患者
医生,你看我的脖子上长了那么多,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该怎么辦?
患者
医生...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这些皮肤增生物称为软纤维瘤,又名纤维上皮性息肉、皮赘、软瘊,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
———摘自《皮肤外科学》
临床上也常见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另外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免疫力较差的年轻人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1、 多发性皱纹状小丘疹:多见于颈部,质软,直径约1~2mm。
2、单个或多发性丝状软纤维瘤,呈丝状增生的柔软突起,宽约2mm,长约5mm。注意:此型常需与HPV-2感染引起的丝状疣鉴别。
3、单发性有蒂软纤维瘤,可发生于面部、胸背部乃至腋窝,多见于躯干下部、腹股沟等。一般为单个有蒂息肉样突起,质软,表面光滑,直径约1cm常呈肤色或色素增多。
.
.
.
下几张图
.
.
易引起不适哦
.
.
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
.
再下拉
.
.
.
.
.
有的可以这么大...
甚至更大...
(我的主人一直带着我,不舍得割舍我...)
组织病理学:
软纤维瘤由疏松结缔组织、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等组成。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乳头瘤样增生,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或者成熟的脂肪细胞。如果脂肪丰富,称为脂肪纤维瘤。
———摘自《皮肤外科学》
这边说个门诊上遇到的小故事:
某日,皮肤科门诊来了一对夫妻,丈夫的脖子上满是“瘊子”想要做治疗,顺便问到会不会传染的问题。
医生还来不及回答,妻子已经一脸嫌弃的说“肯定传染的,跟你说了我们不要共用东西!”,老公一听笑道“亲爱的,你不记得是你的腋下先长出来的啊!”,妻子瞬间语塞......
医生面带微笑的说“无所谓的,跟你们都没关系。”
所以说各位病友们莫慌,软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皮肤增生物,不会传染的。
1、避免对局部皮肤进行持续性、过度的刺激,如长时间搓揉局部皮肤等;
2、定期身体检查;
3、减少汗液刺激。
由于软纤维瘤对健康没影响,也不会发生恶变,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
比较小的皮损(1mm~2mm),在临床上有高频电刀、电离子、激光、射频等治疗,从皮损蒂处或基底部灼烧去除即可。
皮损比较大的话,可以做手术完整切除。
注:简单的门诊手术就可以解决问题!
一般在治疗过的部位不会在原位复发。不过很遗憾,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办法完全避免软纤维瘤再长出来,也就是说其它地方还可能再出现这些讨厌的小肉粒…(宝宝心里苦)
如果有以上的困扰,欢迎来新华皮肤科就诊!
相关链接:邓丹医生团队的号怎么挂?怎么挂号/预约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的手术?
守护皮肤健康,皮肤外科团队与您同行!
业务简介:
1.小儿皮肤外伤和疤痕修复,胎记(皮脂腺痣、疣状痣、先天性色素痣、毛母质瘤、太田痣、咖啡斑、婴幼儿血管瘤等);
2.皮肤良恶性肿瘤治疗(痣、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癌、黑色素瘤、乳房外Paget‘s病、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创面修复,烧烫伤疤痕、瘢痕疙瘩、外科术后疤痕、瘢痕癌的治疗;
3.特需服务:皮肤注射美容(肉毒素除皱、玻尿酸充填、腋臭)、光电美容(祛斑、光子嫩肤、点阵激光)、皮肤微整形(埋线提升、脂肪充填)、瘢痕修复等;
4.临床研究性治疗:先天性巨痣、泛发性疣状痣、汗孔角化症、遗传性大疱表皮松解症的外科治疗。
邓丹医生团队门诊时间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678号)
周日下午 皮肤外科/胎记特诊-国际诊疗部
2号楼14楼,预约电话:021-38626141,021-38626142
周二上午 皮肤外科-特需
1号楼(老门诊楼)2楼特需诊区(扶梯处)
周三上午 疤痕特色专科-专病
1号楼(老门诊楼)2楼皮肤科
*专家特诊:可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国际诊疗部”公众号预约
*特需门诊、专病门诊,可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患者服务”公众号上预约
* 复诊患者(或需要预约手术)可直接挂皮肤科普通号,找陈琢医生或程颖医生。
皮肤科电话:021-38088100或021-38626161转分机89100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新公路4358号)
有医美要求的亲,周六可至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学美容科。(护士台:021-60236592,预约热线:021-60236000)
本文是邓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