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可替尼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相关性骨髓纤维化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SCT) 目前是可使骨髓纤维化患者长期缓解的唯一治疗。诊断骨髓纤维化的平均年龄65 岁,所以大多数患者不适合 SCT。
因此治疗选项主要面向症状,以帮助缓解贫血、脾肿大、全身症状及少见的血小板和 WBC 水平升高等症状的临床表现。迄今上述 面向症状的治疗都没有抗骨髓增殖肿瘤克隆的作用,尽管显示可缓解脾脏增大和脾脏不适、症状及贫血。
幸运的是,人们对 MPN 及疾病分子机制的了解不断加深。
2005 年,发现 JAK2V617F基因突变,并观察到约 50% 至60%的原发骨髓纤维化或原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及 90%至95% PV 患者出现该突变。
这一发现,结合在 MPN 患者中观察到可激活 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其他突变的发现,将JAK 信号通路失调确立为 MPN 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这还导致小分子JAK 抑制剂的研发。
JAK1/2 抑制剂芦可替尼是目前唯一批准的骨髓纤维化治疗。
芦可替尼适用于治疗中危或高危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
芦可替尼的注册依据 2 项随机对照研究(COMFORT-I 和 COMFORT-II),其分别对照芦可替尼与安慰剂及与最佳可用疗法 (BAT)。
按照 COMFORT-I 在24周(41.9%芦可替尼与 0.7% 安慰剂)和COMFORT-II在48周(28.5% 芦可替尼与 0% BAT)核磁共振成像 (MRI) 检测,在芦可替尼组中出现脾脏体积缩小 ≥ 35% 的受试者比例更高。
在COMFORT-I 中,芦可替尼组中 45.9% 受试者在 24 周骨髓纤维化症状评估表(MFSAF) 总症状评分 (TSS) 改善 > 50%,对照安慰剂组中受试者 5.3%。
COMFORT-II 研究最近3年随访数据证明,芦可替尼组相比 BAT 组生存期改善。在144周 Kaplan-Meier 估计生存概率在芦可替尼组中是81%,在 BAT 组中是61%。15% 在 24 个月接受芦可替尼治疗的受试者骨髓纤维化改善。
本文是何广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