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严 三甲
吴严 主任医师
盛京医院 皮肤性病科

贝克尔是谁?为什么我的痣要叫他的名字

2145人已读

执笔:韩齐心 审校:吴严

色素性毛表皮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本病由S. William Becker在1949年首次报告,所以又称Becker痣(Becker Nevus,BN),是不是恍然大悟?


99213ca303096316830e2b035f126fc.jpg

Becker痣(BN)是一种良性皮肤错构瘤,好发于儿童后期和青春期,男性多见,皮损多为单侧,常累及胸部、背部及肩胛区。BN并发同侧乳房发育不全或其他皮肤肌肉骨骼异常的,称为“Becker痣综合征”(Becker Nevus Syndrome,BNS)。BN表现在暴露部位,尤其是头面部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皮肤外观及心理健康,目前主要以光电治疗为主。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激素因素:BN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雄激素敏感性被认为是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多在青春期发病,男性居多,伴有多毛症、同侧乳房发育不良、痤疮样病变等相关特征,这些都提示雄激素敏感性的增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2 遗传因素: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BN的遗传基础尚未明确。本病虽多为后天发生的散发病例,但也有先天发病和家系发病的病例报道。

3 其他: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立毛肌、皮肤神经纤维的过度增殖可能也参与了发病。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
症状和体征:BN好发于儿童后期和青春期,发病率为0.2%~0.52%。在成人病例研究中发现本病男性的发病率较高,而在儿童患者中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典型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但形状不规则的浅褐色至深褐色色素沉着斑片,色斑表面可见毛囊性丘疹。随年龄增长斑片逐渐增大,往往发展成地图样损害。皮损出现1~2年后可有毛发生长,但在儿童和部分成人患者多毛症可不明显,皮损多为单侧。

2.组织病理:BN的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和乳头瘤样增生,基底层黑色素增多,但黑素细胞数量趋于正常,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立毛肌和神经纤维增生,平滑肌、皮脂腺增生,可见噬黑素细胞。

3.并发症:并发同侧乳房发育不全或其他皮肤肌肉骨骼异常的,称为“Becker痣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同侧乳房发育不全,其次是脊柱侧凸、多乳畸形、双侧肢体不对称等,所有并发症均与BN发病部位有关。

治疗

1.传统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后植皮治疗为主,或选用液氮、化学磨削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瘢痕发生率高,创面易感染

2.药物治疗:随着雄激素对BN发病机制的作用被不断证实,有学者提出抗雄激素药物治疗的方案。但临床案例较少。

3.激光治疗: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的提出使得BN的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3.1 694nm Q开光激光:可去除浅表性色素疾病,但是对位于深层及皮肤附属器周围的色素细胞清除效果不佳,深层色素细胞可再次活跃。

3.2 1064nm Q开光激光:1064nm穿透深度较694nm深,对浅层及深层色素均有效果,但因其非黑色素特征的吸收波长,故效果不及694nm激光,但可两者联合应用治疗,同时兼顾浅层及深层色素。

3.3 2940nm铒激光:铒激光波长较长,效果优于1064nm Q开光激光,对浅层及深层色素均有效,但具有剥脱效应,有引起色素沉着的及炎症的风险。

3.4 755nm翠绿宝石激光:该激光对浅层色素及毛囊有很好的针对性,能够更有效的破坏毛囊干细胞,对于去除痣表面的毛发及减轻色素有很好的作用。

3.5 强脉冲光(IPL):波段较宽,即使使用滤波片后,也不是单一的波长输出。有研究报道IPL治疗贝克尔痣也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3.6 CO2激光(10600nm):也可用于治疗BN,但是由于持续性红斑、炎症后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瘢痕形成等副作用,所以目前应用不多。

12.jpg

强脉冲光治疗6次后

参考文献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2017.

[2] 刘斯雅,杨 斌. 色素性毛表皮痣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18年3月第27卷第3期.

[3] 吴品茹,马 刚,姚敏等. 贝克尔痣的诊疗进展.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8 年 6 月 第 27 卷 第 3 期.

[4] JAE EUN CHOI, JI WOONG KIM, SOO HONG SEO, SANG WOOK SON, HYO HYUN AHN, YOUNG CHUL KYE. Treatment of Becker’s Nevi With a Long-Pulse Alexandrite Laser. Dermatol Surg 2009;35:1105–1108.

[5] Pin-Ru Wu, Lan-Jun Liu, Yi-Xin Zhang, Ying Liu, Xiao-Xi Lin, Gang Ma. Intense pulsed light treatment for Becker’s nevus.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 (2019)

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源于参考文献及网络,文中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作者简介:

3.jpg

韩齐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在读硕士,导师吴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银屑病,皮肤美容。


吴严
吴严 主任医师
盛京医院 皮肤性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