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咳嗽反射及其利弊
咳嗽的过程涉及人体许多的部位和器官。
人体感受到咳嗽刺激的部位不仅仅限于上下呼吸道,耳窝、鼻窦、横隔、胸膜、心包、胃的机械刺激也能引起咳嗽。这些地方存在咳嗽感受器,感受化学刺激和机械刺激,从而产生咳嗽的冲动。然后,这个咳嗽的冲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到“咳嗽中枢”。
“咳嗽中枢”位于延髓,属于脑干的一部分,是控制人体咳嗽的“司令部”。它们任务是接受与“加工分析”各种可引起咳嗽的刺激,然后再向有关的神经(如喉下神经、膈神经以及脊神经)发出“信号”,并由这些神经将信号(或冲动)传到可以引起咳嗽的部位或肌肉,如咽肌、声门、膈肌、呼吸肌等,后者再协调一致地作出咳嗽反应。这一系列过程称为“咳嗽反射”。
下图是关于“咳嗽反射”的示意图。咳嗽的动作包括:吸气、声门关闭、呼气(此时呼吸肌收缩、膈肌上抬、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
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有利于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试想,如果气道呛入异物,如果没有剧烈的咳嗽把异物咳出,异物就会留在气管支气管内导致气管粘膜损伤,肉芽形成,并出现反复感染或肺不张。如果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却没有气力咳嗽的话,会出现分泌物滞留、引流不通畅的情况,导致支气管-肺部感染加重或迁延不愈。
当然,咳嗽坏处更多,频繁的咳嗽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影响睡眠,消耗体力,使呼吸道的感染扩散,胸腔内压力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剧烈的咳嗽会出现呼吸道出血、气胸、纵隔气肿、恶心呕吐、肋骨骨折等,有些人甚至会出现晕厥(咳嗽性晕厥)。
本文是谢于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