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囊结石的预防和治疗
最早《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不治已病治未病”, 是至迄今为止我国古代“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
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
每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一个过程,西医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预防疾病的发生是重点:疾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DNA、基因决定外,最主要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
一、胆囊主要功能:1储存胆汁、收缩排空功能;2浓缩、分泌功能;3压力调节功能;
胆囊不是一个必不可缺少的器官,与动物的种属和进食习惯有关:1 马、鹿、大白鼠无胆囊;2牛、羊、狗、猫、小白鼠有胆囊
二、胆囊结石是胆固醇结石、或是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
三、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上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
1、50%胆结石无症状
2、30%可有严重的临床表现
3、15%表现为非典型的消化不良
4、5%在其它腹部手术发现
四、胆囊结石第一阶段:胆囊内结石刚形成,可能为单个、或多个胆固醇样息肉、结晶、也可能是小结石。多数无症状,或轻微的、不典型的消化道症状大的胆囊结石,往往无症状;相反,小的结石却易引发胆绞痛、急性胰腺炎。小结石易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经胆总管下端排入十二指肠,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胆道梗阻、急性胰腺炎。
五、胆囊结石第二阶段:胆结石出现并发症阶段,多由结石梗阻引起。胆绞痛,是结石梗阻标志,较小的结石嵌顿胆囊颈部,致剧烈疼痛。胆囊出口梗阻时,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内容物不能排出,高浓度的胆汁酸盐损害胆囊粘膜,引起胆囊粘膜充血、水肿、炎症渗出,胆囊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引起胆囊水肿、出血、坏疽、化脓性炎症,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胆囊血运障碍,发生出血、坏疽、甚至胆囊壁坏死穿孔。此阶段15%会合并有胆总管结石。
六、第三阶段:胆囊外并发症阶段,其发生和严重性与病程、病人的年龄有密切关系,特别是60以上。胆总管含石率高,病死率高。
胆囊相关并发症:胆囊积液、积脓,胆囊肠道内瘘。0.5%-1%病人发生胆囊癌;胆道感染、梗阻性黄疸、化脓性胆管炎、肝功能损害等较常见
七、常见诱因:脂肪餐、油腻食物、劳累、运动
八、预防措施:
1、能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饮食习惯:
2、吃早餐
3、少吃高脂饮食、多吃青菜、水果
4、多吃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油
5、多饮水
6、多运动
7、保持健康体重
九、易发人群:
1、女性Female
2、40岁Forty
3、肥胖Fat
4、孕娠Fertility
5、家族史Family
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
1、每年做一次体检
2、报告异常及时到医院咨询专科医生
3、暂时不需手术,要密切观察
4、有症状要及时治疗,不要硬扛
5、病史较长,需要及时手术,以免转变为胆囊癌
6、高龄、糖尿病及胆囊癌前病变患者不要犹豫,一切了之
7、手术需找经验丰富医师
十一、什么时候需要做手术?
1、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2、胆囊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厘米
3、胆囊充满型结石
4、萎缩性胆囊炎、不能排除恶变的
5、胆囊壁钙化或瓷化胆囊
6、伴有胆囊息肉>1厘米
7、合并有糖尿病的胆囊结石
8、患病时间>10年、高龄胆结石患者
本文是曹庭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