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网膜脱离病因及治疗方法
正常视网膜

- 视乳头居于鼻侧,直径1.5mm
- 视网膜动脉和静脉伴行从视乳头发出,在视网膜表面,中央动脉直径0.096-0.112mm,中央静脉直径0.123-0.142mm,动静脉比例2:3
- 黄斑区居于颞侧,在上下血管弓之间,直径约3mm,中心凹位于视乳头颞侧缘3mm,视乳头中心水平线下方0.8mm。
视网膜的十层结构

正常时,为什么视网膜不脱

视网膜附着机制



鉴别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机械性牵拉力
治疗:玻璃体切除术
发病原因: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视网膜静脉阻塞
-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眼外伤
- 等等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 脉络膜、色素上皮或视网膜本身疾病所致的视网膜下液体集聚。
- 炎性疾病、肿瘤是主要原因。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常见原因:原田病、葡萄膜炎、后巩膜炎、恶性高血压、中浆、Coats病、交感性眼炎、葡萄膜渗漏、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肿瘤。
治疗:针对原发病。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高危因素:
- 高度近视
- 老年
- 眼外伤
- 无晶体眼
- 人工晶体眼
- 家族史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机制


常见周边视网膜变性
易致裂孔形成
- 格子样变性
- 蜗牛痕变性
- 色素块变性
- 囊样变性
- 后天性视网膜劈裂
- 周边视网膜发白
- 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

蜗牛痕样变性

色素块样变性

视网膜劈裂


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非压迫变白


常见周边视网膜变性
相对良性的周边视网膜变性
- 微囊样变性 (典型性囊变)
- 雪花状变性 (霜样变性)
- 脉络膜视网膜变性 (鹅卵石样变性)
- 铺路石变性 (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 前部的色素变性
- 玻璃膜疣
铺路石样变

玻璃体液化变性

形成裂孔


急性玻璃体后脱离

症状

体征—裂孔

体征—视网膜隆起

检查
- 视力
- 眼压
- 直接检眼镜:16倍,正像,平面,细看后极部
- 间接检眼镜:3-4倍,倒像,全貌,立体感,照明度高
- 78D/90D/120D裂隙灯前置镜:倒像,立体感,方便
- 三面镜
- 辅助检查:B超,OCT
- 视野,视觉电生理等等
三面


诊断

发现裂孔——容易诊断
未发现裂孔

寻找视网膜裂孔
瑞士眼科医生Jules Gonin在1929年提出:视网膜裂孔是网脱的原因。
Lincoff规则

上方脱离

跨越 12 点的脱离
- 裂孔在 12 点两侧 1个半钟点内
- 常在脱离向下展较多一侧
颞上或鼻上不跨越 12 点的脱离
- 裂孔在脱离最高处 1个半钟点内
下方脱离

下方脱离,二侧高度不等
- 裂孔常在高的一侧
下方扁平脱离,二侧范围相等
- 裂孔常在6点附近
后极脱离

后极部脱离可能是黄斑裂孔
合并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
- 裂孔可在后极部的任何部位,不一定在黄斑中心凹
- 有时积液在后巩膜葡萄肿处,而裂孔在周边部
全视网膜脱离----仔细查找裂孔 (症状最早出现的方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

- 注气
- 放液
- 冷凝
- 环扎、垫压
- 玻切
- 气体、硅油填充

术式选择

外加压


巩膜外环扎


环扎+外垫压

缝线避开涡静脉

环扎对眼球形状的影响

冷凝头的正确位置

冷凝部位与裂孔的关系

冷凝适当

放液

首选放液引流位置

脉络膜血管少:
- 内外直肌上下缘
- 上下直肌下
巩膜加压处
视网膜隆起最高点
鼻侧
- 出血不影响黄斑部
在硬的固定皱褶处,不引起视网膜嵌顿
环扎术并发症

- 巩膜穿孔
- 眼压升高
- 眼缺血综合征
- 玻璃体嵌顿
- 继发性黄斑部视网膜前膜
-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加压物外露与感染
- 复视
- 环扎痛
眼缺血综合征

复杂视网膜脱离


多发性裂孔、巨大裂孔、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无晶状体、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脱离,PVR严重的视网膜脱离,伴有脉络膜脱离,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玻璃体切除术
微创玻璃体切割



实用、高效、安全


微创玻切手术适应证

- 简单新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眼内填充及体位

裂孔最高位
- 惰性气体
- 硅油
微创玻切术中并发症
- 注管滑脱
- 视网膜下灌注
- 损伤晶状体
- 器械变形断裂
- 出血
- 医源孔
微创玻切术后并发症
- 视网膜脱离复发
- 角膜水肿
- 白内障
- 高眼压
- 眼内出血
- 低眼压
- 眼球萎缩
总结
视网膜脱离主要分为:渗出性、牵拉性、孔源性三大类
鉴别诊断:
渗出性:视网膜下液随头位移动
牵拉性:增殖膜牵拉,视网膜绷紧
孔源性:存在裂孔,眼压偏低
处理原则:
渗出性:针对原发病
牵拉性:玻璃体切除术
孔源性: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除术
本文是张伟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