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外胆囊癌意外吗?
“意外之客”?
及时诊断!
近来,60岁的张伯前来我院门诊就诊。自诉近半年右上腹反复疼痛,为了确诊其病情,在他原来B超检查(提示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炎)基础上进行了上腹增强CT检查,结果提示:充满型胆囊结石并胆囊壁明显增厚,不排除癌变。据了解,张伯5年前就诊断胆囊充满型结石,由于无明显疼痛,故一直未按医生建议接受治疗。入院后,结合血液肿瘤指标CA199有升高,考虑胆囊癌的可能大。
精心治疗!
由于术前的检查未提示肿瘤有侵犯肝脏及远处转移等,故决定先对张伯行胆囊切除术,把切除后的胆囊立即送病理冰冻检测,如果病理检测确定为胆囊癌,则采取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9月10日,为张伯实施手术,在术中经腹腔镜探查后,无发现转移病灶。胆囊切除后立即送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癌。接着为张伯实施了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

术后我们医护团队继续为张伯实施了综合康复护理措施,于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无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张伯顺利出院。
像这种偶然在行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或者手术后意外发现的胆囊癌就是我们以前所指的意外胆囊癌(UGC)。对于这种“意外”,真的只是“意外”吗?其实不然!
意外胆囊癌意外不意外,关键在于医务人员及患者有胆囊癌的意识!!!很多胆囊癌患者很容易由于没有及时诊断出或者就诊时各方没有意识到有胆囊癌的可能而以一般的胆囊结石胆囊炎进行诊疗及手术,从而出现所谓的意外胆囊癌,并出现随后的未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方式!!!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意外”的发生呢?
首先,胆道外科的专科医生要有胆囊癌的意识,对于一些容易引发胆囊癌的疾病给予重视并进行随后的相关检查,如查增强CT,抽血查CA199,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肝胆的MRCP和局部PET-CT检查,我们认为,如果所有的胆囊癌高危的患者,在得到上述检查后还逃脱现代医学的火眼金睛的可能性微乎及微!!!所以说,意外胆囊癌其实可以不意外的!
胆囊癌病人在病情早期时的症状不明显,和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很像,所以容易误诊。因此,当我们身体出现以下几点信号时,需警醒是否患了胆囊癌:
1)反复、持续右上腹疼痛;

2)40岁以上,有胆囊疾病病史,像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病史超过5-10年;充满型结石者;无急性炎症发作但胆囊壁超过3mm的;

3)食欲欠佳,体型消瘦,右上腹触及包块;
4)感到恶心、呕吐,经对应治疗无效。
5)合并有CA199升高者;
再者,有以上情况时,需及时就诊,及时检查!
及时到正规的大医院就诊,接受规范的诊断性检查,是抓住最佳治疗时机的关键!目前,主要的检查手段包括B超、CT或者MRI。
B超是检查胆囊癌的首选方式,检查方便,经济,安全。如果发现疑似胆囊癌的征象,则进行进一步的CT检查,可以清楚显示胆囊癌的位置、是否发生淋巴转移、远处器官转移等等。
综上,意外胆囊癌与胆囊疾病有关,症状不明显,因此易于被其他胆囊疾病所掩盖。但只要我们心中有胆囊癌这个意识,对胆囊癌高危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依然有蛛丝马迹可循,再加上我们的细心探究,认真分析,意外胆囊癌的“意外”二字可除也!
本文是王军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