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CMV病毒那些事(之二)
关于CMV病毒那些事(之二)
这几天又遇到几个,因孩子CMV病毒检测结果反复异常,甚至某些指标越来越高,千百里之外,病人和家属辛苦来我们复旦儿科医院感染科就诊。CMV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也是许多临床儿科同仁头痛的事情,有时是越查家属心越慌,医生也越来越纠结要不要给孩子抗病毒治疗。
今天,我们简单科普常用的CMV实验室方法和意义,下篇讲再如何诊断CMV感染和CMV病(两个一定要区分的概念)。
回到病毒学基础的内容。病毒,对我们的肉眼来说,实在太小了。借助光学显微镜,我们也难觅病毒仙踪。
1)电子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病毒的颗粒,但想从临床标本中发现病毒颗粒,常阳性率不高(除非,像轮状病毒肠炎那样,1克大便里含上亿个的病毒颗粒),也太贵太麻烦。虽然,CMV病毒颗粒,在电子显微镜下,真的蛮可爱的。
2)同样的道理,虽然病毒培养是“金标准”(老大,最高的意思),喂养病毒也很有趣,但需要时间太长,又烧钱,临床一般不用。
3)再有,就是组织病理学(拿肉肉看的意思)技术,我们复旦儿科医院感染科做了几十年的肝脏穿刺取得病的肝组织,但从病理组织中发现CMV的包涵体(看上去就像老鹰的眼睛一样的东东),真的很少。

(病毒的大小示意图)

(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
(包涵体)我们现在临床用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病毒的核酸(我们这个星球上的每种生物的遗传密码)。可以有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恒温扩增法(LAMP)、宏基因组测序等等,国内儿科临床PCR法检测CMV已普遍开展了。必须要啰嗦的地方了:
1)一定要注意是什么标本。比如血标本CMV-DNA阳性,说明存在病毒血症;尿里、唾液里CMV-DNA阳性,说明孩子感染了CMV病毒,但可能是以前的感染,现在只是在排出病毒的过程中。
2)我们CMV科普第一篇里讲到了,基本上我们感染过CMV的人,都会间歇性或者持续性地、或者脉冲式地,在我们有些体液里,包括唾液里、尿里排出病毒,也包括母亲的乳汁里。
3)用定量(就是能告诉你标本里有多少病毒量)的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会高高低低,时有时没有,很是吓人,其实对诊断CMV感染和CMV病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更没必要去反复查。
第二种临床常用的办法是血清学检测,也就是查病毒的抗体,包括表示近期感染或有病毒活动的指标:IgM,和表示既往感染或母传抗体的指标:IgG。再要啰嗦了:
1)CMV-IgM阳性,提示近期孩子有首次的CMV感染了,或者原来感染潜伏下来的CMV又有新的活动了,还有就是又感染了新的不同的CMV病毒株(临床上分别称为原发感染、复发感染、再次感染)。
2)由于IgM的蛋白颗粒比较大,不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但IgG能够通过胎盘,所以孩子出生后CMV-IgG阳性,不代表孩子已经感染了CMV。母亲给的抗体,会逐渐下降,一般在12-18个月内,逐渐损失殆尽。
3)如果孩子的CMV-IgG下降后又开始升高,或者从阴性转阳性,尤其是间隔2-4周后,复查CMV-IgG有4倍以上的升高,提示近期有感染了CMV。4)IgG产生时间较晚,一般感染后需要2-4周的时间我们才能在血中检测到。可我们上一篇科普里说到,CMV的潜伏期可能比较长,但我们还真不知道,所以有时会一开始就同时发现CMV-IgM和CMV-IgG都阳性。
第三种临床常用的办法是测标本里病毒的抗原(病毒身体的一部分,也常是导致我们人体反应的病毒蛋白质)。临床常检测CMV的一种叫做PP65的抗原。如果标本是血液,提示存在病毒抗原血症,也就是病毒在血液里大量存在并裂解(可以想象为病毒爆炸成碎片了的意思)。但这种方法的敏感性不如分子生物学方法,许多医疗机构都没有开展。

撰文:沈军
本文是沈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