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的认识PET-CT检查
癌症的出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现在医疗技术上出现了很多种可以检测癌症的方法,PET-CT就是一种,不过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PET-CT,也不清楚它到底能不能检查出癌症,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PET-CT是什么 PET-CT是利用电子核素标记示踪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受检者组织器官的代谢、生理和生化等情况。 在相关疾病尤其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制定放疗计划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PET-CT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PET-CT真的能查出癌症吗 PET-CT相比其他检查方式来说,灵敏度更高而且分辨率也更好,从成像上来看也会发现图像更加清晰,而且PET-CT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一次显像就可以看到检查者的全身图像,因此想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更加直观。 当身体出现癌变导致肿胀时,这项检查可以直接了解到,根据这项检查效果也可以对肿瘤进行更加完善全面的诊断,制定更加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在检查过程也非常简单,只需要静脉注射微量的显像剂,检查不会有创伤也不会感觉到痛苦。 一次PET-CT检查会产生多少辐射 受检者受到的“PET”辐射主要来自于注射的放射性造影剂,而新型的PET-CT只需要极少的造影剂,产生的辐射也就很少了,一般一次“PET”的辐射剂量大概为5毫西弗。 同时目前高端的PET-CT还配置了智能低剂量CT扫描,进一步降低“CT的辐射剂量”,一次检查“CT”的辐射剂量大概在2-8毫西弗。 多项国内外研究数据表明,受检者做一次PET-CT检查受到的辐射剂量大约在8-13毫西弗左右(相当于做一次腹部增强CT受到的辐射剂量)。 那么网上传说的“一次全身PET-CT检查相当于一小时接受正常人30年的辐射,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站了一天”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了。 PET-CT的辐射剂量很低,但是,不需要做时再低也有辐射,需要做时再高也需要,用PET-CT查体或肿瘤筛查肯定是不可取的!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PET-CT 肿瘤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做PET-CT要用逻辑思维方式去考虑,能够改变治疗决策的检查都是合理的,相反都是过度检查! 例如消化道癌在手术前对PET-CT敏感的肿瘤是为了排查是否有更远处的转移,一旦远处转移漏诊,手术后不久就全面进展,对患者是很大的伤害,也将导致整体治疗失败。 普通增强CT对于较小的病灶或特殊部位的阳性显示没有PET-CT高,但已经很明确的腹膜转移或腹腔淋巴结转移做PET-CT检查去数个数完全没有必要。 因此,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多在有创治疗前,特别是能够RO(根治性完全切除)的患者更需要,像食管鳞癌对PET-CT敏感度>90%,现在几乎成了术前常规检查。 做了PET-CT不需要做其他检查吗?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临床常用的CT、B超、核磁共振检查等等,谁也替代不了谁,各有各的优势,为了更准确的分期和判断治疗疗效,有时这些检查都需要做才能互相弥补不足。 总之,PET-CT检查是安全的,不会对受检者以及周围人员产生辐射风险。我们不能轻信网上的“谣言”,要科学正确的认识PET-CT检查。
本文是孙全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