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糖降下来了,为何出现了四肢麻痹痛?
奇怪的是,近半年来,周姨出现下肢末端麻痹疼痛,起初是小脚趾麻痛,逐渐延伸到脚面,甚至到了上半身,为针刺样疼痛,也有些灼热样疼痛,随着时间延长,日渐加剧,食寐不安,在医院看过医生,说是糖尿病神经病变,这很令周阿姨想不明白,血糖明明控制了,为何还会有糖尿病并发症?
周阿姨,1年前发现血糖升高,规律服用二甲双胍降糖,平时对病情很重视,会严格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血糖控制很理想,体重也快速地下降了,几个月不到就减轻了10余斤。但奇怪的是,近半年来,周姨出现下肢末端麻痹疼痛,起初是小脚趾麻痛,逐渐延伸到脚面,甚至到了上半身,为针刺样疼痛,也有些灼热样疼痛,随着时间延长,日渐加剧,食寐不安,在医院看过医生,说是糖尿病神经病变,这很令周阿姨想不明白,血糖明明控制了,为何还会有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慢性并发症,约40%-90%有合并,但很大部分无明显症状。但这个折磨周阿姨的病,是属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一种类型,叫做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这是一种以四肢末端的麻木、针刺痛、蚁行感、发凉、灼热感为特点的疾病,而且常会在夜间加重,疼痛明显的,会严重影响睡眠,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资料表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或糖尿病早期都会出现这种并发症,但目前这种并发病原因和机制还不清楚。据芳村内分泌科研究团队观察,发现这类患者,血糖往往控制得还不错,糖化血红蛋白还能达标,但往往有这些问题,比如血糖波动幅度大,血糖时高时低;或者血糖短时间内下降得过快;或者体重过于快速减轻;以及不适当使用二甲双胍引起食欲不佳,体重下降等等,这些均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二、治病求因,标本兼治
找到致病因素,针对不同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前提。总体来说,就是要平稳降糖、平稳控制体重达标,才能在降糖中获益,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中医治疗三步曲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尤其疼痛严重者,在世界范围内仍为一个治疗难题,中药治疗效果好,但周期也较长。一般来说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针对明显体重减轻的病友,可从饮食入手,调整饮食结构,不需要过度强调节制饮食,反可相应地制定高蛋白高脂饮食,适当增加肉类蛋白,改善体型;
第二步是稳定血糖,避免血糖波动幅度过大:如服用双胍类药物导致的体重快速下降,可停用口服药,调整为胰岛素方案,保持血糖平稳控制。
第三步是坚持中医治疗。患糖尿病之后,由于过于节制饮食,体重明显减轻,或药物致血糖快速下降,都会导致阴血不足,肢体筋脉失于濡养,此时多有瘀血阻络,从而出现肢体末端麻木痹痛,因而中药使用上,可先行活血化瘀通络,再予以养血活血序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可先入院检查评估,给出针对性治疗方案后,再到专科门诊继续调治,坚持治疗3个月到半年左右,症状大都能够好转。
案例中的周阿姨,到处求医未果,后寻求中医治疗,来到了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经过调整饮食结构,调整降糖方案,并配合养血活血类中药辩证治疗,周阿姨的顽疾在10天左右出现了转机,树立了信心后她坚持服药,体重也逐步增长,治疗约半年左右,她惊喜地摆脱了疼痛的困扰,生活也回到了正轨。
另外,针对此类病患,平时生活调理,也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当归、牛膝、田三七等煲瘦肉水进行药膳调理。
本文是刘振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