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黄色瘤
现在许多朋友都有体检的意识,胃部不适的情况下会做胃镜。门诊一位56岁的女性患者,因胃部不适来院就诊,胃镜检查发现胃黄色瘤。患者看见“瘤”字十分紧张。胃黄色瘤又称胃黄斑瘤或胃脂质岛,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胃黄色瘤的报道越来越多。过去认为胃黄色瘤是罕见的良性病变,不用治疗。现在研究发现胃黄色瘤可能是早期胃癌的预测标志,今天一起学习认识一下胃黄色瘤。
一、胃黄色瘤的病因:
1.胃粘膜慢性炎症
胃粘膜长期的慢性炎症可干扰局部脂质代谢并导致粘膜细胞破裂坏死,坏死细胞的细胞膜释放大量脂质,局部组织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形成充满脂质的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堆积形成黄色瘤。
2. 脂质代谢异常
脂质代谢异常,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乳糜微粒等增加,在氧自由基的作用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使局部组织细胞和单核细胞黏附因子表达增加,导致黏附于局部组织的单核细胞增多,后者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及其他脂质,转变为泡沫细胞聚集形成黄色瘤。
3. 物理或化学刺激
胃部蠕动较多,接受物理刺激亦较多,引起局部组织增殖增加和淋巴循环障碍致脂蛋白蓄积,被组织细胞吞噬后形成黄色瘤。
二、引发黄色瘤的危险因素:
1.地域
胃黄色瘤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地域、种族、饮食、生活习惯的差异等。研究显示亚洲国家胃黄色瘤的发病率高于欧洲国家;我国胃黄色瘤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韩国和日本。
2.年龄
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群。
3.慢性萎缩性胃炎
研究发现胃黄色瘤患者伴随黏膜萎缩或肠化,且与萎缩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萎缩性胃炎很可能是胃黄色瘤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4.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黄色瘤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较高。其它可能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肠上皮化生、胃溃疡等。
三、胃黄色瘤与胃癌的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癌与胃黄色瘤独立相关,胃黄色瘤与胃癌具有明显相关性。胃癌患者中近一半患者可发现胃黄色瘤,推断胃黄色瘤可能是早期胃癌的报警信号。同时研究表明,胃黄色瘤与胃癌的发展独立相关,推测胃黄色瘤能够预测胃癌的发展。
四、胃黄色瘤需要治疗吗?
有研究认为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胃黄色瘤可自行消失,认为胃黄色瘤无需治疗,但需要进行随访内镜检查。胃黄色瘤通常伴随多种病理状态,如黏膜慢性炎症、HP感染、脂质代谢紊乱。控制慢性炎症、根除HP感染、消除脂质代谢紊乱、可能有助于胃黄色瘤的消退。胃黄色瘤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提示,需对胃黄色瘤提高警惕。根据患者意愿和黄色瘤病灶的大小以及是否合并萎缩性胃炎或早期胃癌,决定是否采取治疗措施。对于存在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障碍或合并萎缩性胃炎的胃黄色瘤患者,尤其是多发性胃黄色瘤患者,除需进行黄色瘤病灶的处理外,还需积极治疗代谢异常和萎缩性胃炎等疾病。
胃黄色瘤可能是出现早期胃癌的预测标志,需提高警惕。各项研究结果还有待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