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毅 人已读
一、慢性脑血管闭塞,很多有严重症状
脑血管闭塞的到来,有急有慢。急来时,症状突然,突然而至的“肢体麻木、无力、失语、甚至昏迷”,给人印象深刻,让人猝不及防;而慢来时,症状悄无声息,蹑手蹑脚,表现为“头晕头痛、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有温水煮青蛙之感。等你反应过来时,有时有亡羊补牢之感。
脑血管闭塞与脑血管狭窄是两兄弟,更多的结伴而来,闭塞是狭窄慢慢发展的最后结果。脑血管闭塞与脑血管狭窄,二者的表现也很相似,很多情况无症状或症状不严重,并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人说血管堵塞了,肯定会导致缺血,会有相应症状,但却忽略了一点,脑血管有强大的代偿机制,血管闭塞或狭窄有时只是脑血管储备力下降,无症状者说明脑血管的代偿供血机制发生作用,但无疑其脑血管储备力下降,面临失代偿又进了一步,好比向悬崖边又近了一步。
有的由于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表现为无症状或症状长期处于相对平稳状态,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尽管在闭塞后短时间内症状趋于稳定,但随后仍然出现症状,其中低血流动力学是导致病损的主要机制。侧支循环,其实是可以被诱导的,在慢性缺血发生,并发生进展时,侧支代偿能力也可以逐渐增大。
二、慢性脑血管闭塞,真的很可怕吗?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其实脑血管闭塞并不少见。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而症状性慢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患者年卒中风险可达23.4%。
脑血管闭塞,有时的确很严重,但发现“脑血管闭塞”真的很可怕吗?我们无计可施了吗?完全是听天命吗?
几年前,对于急性脑血管完全闭塞,我们多半是无能为力的,听天由命;但2015年的五大实验如一座灯塔指明了早期血管开通的重要性;人们开始思考,对于慢性脑血管闭塞呢?闭塞都这么久了,还有开通的意义吗?长期低灌注的脑组织还能恢复功能吗?开通的难度是不是太大?开通是不是有严重副损伤?开通会破坏血管,导致夹层,出血风险较大?人们慢慢地理解,慢性闭塞与急性闭塞是一胞双胎,但又有很多不同;开通具有异曲同工的意味,其本质在于纠正脑组织的低灌注状态。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慢性闭塞患者,医生们不停地积累手术经验,不停地改进手术器械,不断地优化适应症,脑血管闭塞开始变得不那么“可怕”了,变成可治之症了。血管开通治疗,迎来了春天!
三、慢性脑血管闭塞,应该如何面对?
1、脑血管闭塞的评估很重要
一旦诊断为脑血管闭塞,如果不是急性,就不用急着安排手术,而是要进行尽可能详尽的评估。主要内容包括:
★闭塞部位的评估:头颅CTA、MRA,DSA是金标准;闭塞血管位置、残端形态及闭塞血管的长度;
★脑循环状态的评估:脑灌注状态可分为脑循环储备期、脑循环储备失代偿期。
★脑组织活力的评估:这主要是依据CT灌注结果。rCBF为局部脑血流量,直接反映低灌注情况;而 rCBV 为局部脑血容量,代表对低灌注的最终代偿能力;TTP 为脑血流峰值时间,对低灌注最为敏感。依据CBF、CBV和TTP的阈值对全脑组织进行区分:非活性组织NVT、高风险组织TAR和相对缺血区RIT。
★侧支循环的评估:这取决于闭塞血管影响范围,一级二级侧支血管的开通情况,以及远端血管的充盈情况。
★闭塞血管壁检查:高分辨磁共振成像了解闭塞斑块性质,血管壁情况以及真正的闭塞范围。造影剂不充盈区与闭塞血管段往往不一致。
2、对于慢性脑血管闭塞,我们有哪些武器与弹药?
★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措施;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他汀治疗;促进脑侧支循环药物,如丁苯酞。
★外科治疗: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主要治疗方式是颞浅动脉与颅内动脉(主要是大脑中动脉的搭桥)搭桥手术治疗。
★血管内治疗:这是一种相对创伤较小,临床优先选择的一种方式。经强化内科治疗仍然症状恶化或症状反复发作,灌注评估及侧支循环评估发现患者有失代偿表现,可以选择血管内开通治疗。但这项技术有一定风险,需严格选择适应证、开通时机和开通方式。
当然对慢性脑血管闭塞,最重要的是预防,对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一旦发现血管闭塞,也不要慌张,正确的评估,积极的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转自: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