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周光华 人已读
不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痛的较少见类型,因较少见,且和其他疾病有混淆,诊断上比较难。常被误诊为偏头痛、牙源性疼痛、骨骼肌肉疾病和疑难杂症。不典型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谱较广,疼痛程度从轻微疼痛到严重的烧灼样疼痛。 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常被描述为闷痛、隐痛、刀割样疼痛和烧灼样疼痛。患者可诉持续性偏头痛样疼痛,偶尔加重,或整个三叉神经分布区很痛。疼痛可因说话、笑、咀嚼及喷嚏而加重。疼痛程度可能不如典型三叉神经痛那么剧烈,但常持续性,间歇期很短。原因可系炎症,脱髓鞘以及三叉神经敏感性增高所致。可由拔牙、感染、脱髓鞘疾病或三叉神经受压引起,这种受压可以是肿瘤、不规则血管、也可是血管畸形。男女概率相当,年龄不限,不像典型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也可表现为典型三叉神经痛样的闪电样或针刺样疼痛,但基线水平仍持续性钝痛或面部不适等。也有从典型三叉神经痛,逐渐发展演变为不典型三叉神经痛的。
这类患者有其疾病的特殊性。比如,患者往往没有明确的间歇期,有些患者疼痛的持续时间较久。其次,部分患者没有在面部形成典型的扳机点。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通过洗脸刷牙,或者是大声说笑的时候,不容易诱发扳机点发作,导致疼痛出现。
对于这些不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还是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或接受手术的方法来加以治疗。临床上,一般建议通过使用卡马西平片、奥卡西平片或加巴喷丁来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若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建议实施手术
以下为一例不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的病例情况。
患者高XX,因右侧面部麻痛感6月余入院。6月之前出现右侧面部麻木感,额部、面颊部、下颌部均有麻木感,呈持续性,后逐渐出现面颊部及下颌部位的疼痛,呈闪电样痛,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无面部扳机点,口服卡马西平效果不佳,来院就诊。科室讨论,虽然三叉神经脑池段周围可见血管临近,但患者症状不典型,行微血管减压术不能确保疗效,行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效果可能更好些,且更微创、风险更低,故行球囊压迫术。
半月节穿刺,导管置入
微球囊压迫
患者全麻成功后,自穿刺到手术结束约15分钟,术中患者血压变化明显,球囊呈典型梨形,注入0.3ml造影剂,压迫3分钟,手术结束,术中出血约2ml。全麻手术患者全程无痛,术后面部麻木感同前无明显变化,疼痛完全消失,观察1天后出院。
聊城市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简介
功能神经外科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科、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一个亚专科。学科拥有一支高层次的人才团队,现有医护人员26人,其中医师10人,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留学归国人员1名,10人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
科室常规开展各种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每年完成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300余例,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及CT导引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60余例。应用立体定向设备开展脑肿瘤立体定向活检、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血肿碎吸等技术已成常规手术。
学科技术特色项目,开展的脑起搏器(DBS)治疗帕金森、肌张力障碍、梅杰综合症及高颈髓电刺激植物人促醒手术治疗,均形成规模,临床效果良好,在山东省同级医院中均处于先进水平。开展的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顽固性癫痫,SEEG微创精准癫痫灶定位切除术,应用视频脑电监测及术中监测系统治疗癫痫病人,能够为每一例癫痫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综合评估和规范的系统治疗。
周光华副主任医师简介
聊城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医师,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周围神经病(神经疼痛)、脑瘫、偏头痛、癫痫、脑出血、脑外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有丰富的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脑瘫肌张力调整术,植物人促醒术、帕金森病脑深部电极植入(DBS)等手术治疗的经验。常规开展机器人(神经导航立体定向)辅助下脑内血肿碎吸外引流术,脑干血肿清除术及肿瘤活检等手术治疗。
本文是周光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