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田伟 三甲
田伟 主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皮肤科

光化性角化病-----一种癌前病变,需要重视

4735人已读

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 AK),又称光线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老年性角化病,是一种皮肤癌前期病变,为日光中紫外线所致角质形成细胞向肿瘤转化的最早期临床阶段。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田伟

AK最易发生于老年人、浅肤色人群和慢性日光暴露者。据报道,澳大利亚40岁以上人群AK患病率在40%~60%;英国报道,在>60岁的人群中,患病率19%~24%;估计在美国患病率达12%。我国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但有研究对上海市某老龄化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普查,发现光线性角化病的发病率为3.7%

为什么要重视AK的诊疗?

AK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SCC),高达82%SCC发生在AK皮损内部或邻近部位。若AK皮损迅速扩大呈疣状或结节状,甚至破溃,则提示有恶化鳞癌的可能。恶变多见于多发皮损病程长者,有10个以上AK皮损的患者,5年大致有10%会发展为鳞癌;AK患者发生鳞癌的风险随着皮损数量的增多而升高。因此,对AK进行正确诊断和适宜治疗至关重要。

如何诊断AK

临床上主要通过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来诊断AK。可首先基于临床表现诊断,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①年龄;②皮损部位;③皮损特征。若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好进行判断,或当皮损表现出硬化、面积大(直径>1cm)、生长迅速、出血、红斑和溃疡时,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50岁以上浅肤色人群,男性较女性多见。

好发部位:日光暴露部位,如头、面、颈、耳部、手背、前臂。

典型皮损:皮色至红棕色、边界不清的斑疹或丘疹;皮损表面覆有粘着性鳞屑,如强行剥去可见轻度出血;皮损一般较小,直径通常0.5~1cm,少数病例可达数厘米;单发或多发;日光性唇炎是本病的一种类型,多见于下唇中部。

AK组织病理学类型有肥厚型(角化过度型),色素型,苔藓样型,萎缩型,皮肤原位癌样型(鲍恩样型),棘层松解型,指样型等,区分上述类型便于病理和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附:典型病例

AK诊断现状

患者不重视:由于光化性角化病早期表现和老年斑(脂溢性角化)类似,无自觉症状或轻痒,或伴有疼痛,患者往往不太重视,一直到出现比较严重的发展后才来就医,使得临床诊断率偏低。

AK 的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或漏诊:由于AK临床与组织病理类型多样,容易造成误诊。据国内西京医院发表的研究,对694例组织病理确诊为AK的患者资料分析,临床诊断以及组织病理报告均为AK147例,符合率仅为21.18%;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AK385例中,238例在做组织病理检查前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高达61.8%


AK的治疗


传统治疗包括冷冻、电灼、微波或激光等,这些方法简单但不够彻底。由于有恶变的可能性,单发的小的病灶,宜选择手术切除。对于多发的、面积广泛的病灶,若经济条件许可,建议选择光动力疗法,目前该疗法在国外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田伟
田伟 主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