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光性角化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
日光化性角化病(AK)患者通常是中年人或老年人,在阳光照射部位出现粗糙的鳞状区域,通常无症状。许多患者有复发和/或缓解病变的病史,这些病变通常会自发消失或在避光和使用防晒霜后消失。
日光化性角化病通常出现在面部、头皮和手背等光暴露区域。男性和女性都有脖子两侧,但男性以耳朵为主。下唇的唇珠也有发病,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得多。病变通常是多发性的,包括斑疹或丘疹,表面粗糙有鳞屑,由角质和不同程度的炎症引起。病变的大小从小于1毫米到超过2厘米不等,通常没有症状。在许多个体中,通过皮肤触诊可以更好地了解病变的数量。粘附的鳞屑不易去除,去除后显示出带有点状出血点的充血基底。在某些情况下,鳞片可能会突出,并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变得厚实和角质。AK的边缘通常界限分明,并且发红的区域通常紧密地联系在不正常鳞屑区下面的区域。通常与光损伤区域的“区域变化”有关;进一步进展可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改变。
日光化性角化病的诊断通常是基于临床诊断,其中考虑到个别病变的形态和临床环境。对于小于3毫米的病灶,临床上很难区分于早期鳞状细胞癌。这种诊断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小病变,是很难确定AK到鳞状细胞癌的准确进展率的原因之一。有利于诊断早期侵袭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指标包括存在压痛、硬化或界限不清的边缘鳞屑隆起。其他需要考虑的诊断包括盘状红斑狼疮,特别是对于有大面积红斑和鳞屑的患者。苔藓样样AK呈粉红色/棕色,特别是当病变仅有少量鳞屑时,有时会被误认为是扁平苔藓的局部区域。当AK被着色时,它可能类似于超脂溢性角化病,但通常可以通过皮镜检查与此类病变区分。鲍恩疾病和浅表基底细胞癌通常具有更不规则轮廓和红斑基底。
光化性角化病通常无症状,但患者可能会抱怨局部瘙痒和不适。AK患者并发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原位和侵袭性黑色素瘤的风险更高。
对AK患者的纵向研究已经确定,首先,有很高的可能性出现新的病变;第二,很多病变都有自发性消退的可能。据报道,1年后,单发病灶的退行率从15%到63%不等。有资料显示,单病灶1年后的复发率为15-53%。虽然据估计,个体AK发展为侵袭性鳞状细胞癌的比率较低(低于1/1000/年),但平均7.7 个AKs的个体在10年内有10%的概率从一个AK转变为鳞状细胞癌。因此,AK的存在是过度紫外线暴露和增加皮肤癌风险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标记。
AK的诊断是基于临床基础,但皮肤活检是必要的,可以区分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或鲍温病。最近,非侵入性技术如共聚焦显微镜和高清晰度光学断层扫描已被用于确定AK的光学特征并将其与鳞状细胞癌区分开来。
外用药物(3%双氯芬酸、5% 5-氟尿嘧啶乳膏和0.5% 5-氟尿嘧啶与10%水杨酸复合制剂、5%咪喹莫特乳膏、)、选择性破坏性治疗(如光动力PDT治疗)和非选择性治疗(如冷冻疗法)以及外科技术(如手术切除、刮除和烧灼)可用于治疗AKs。
本文是王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