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路结石的预防与调护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是由于机体内胶体和晶体代谢平衡失衡所致,与营养代谢紊乱、泌尿系统感染、梗阻、异物以及地理气候等因素有关。
日常生活中要多饮水,不憋尿。
饮水要分多次,并在全天中平均分配。国外有人发现结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高峰,而此时尿液又过分浓缩,易于形成结石。因此在这个时间饮水最有好处。为了保持夜间尿量,除睡前饮水外,夜间起床排尿后宜再饮水。建议所有的结石患者摄入足够的水,以达到每日尿量2.5L,可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淀、冲洗尿路和排除微小结石。夏季可适当增加饮水量,夏日天气热、出汗多,若再加上喝水少,排尿量就会减少,就容易使得尿液中的盐类浓度过高,达到饱和状态,使晶体沉淀析出,形成结石。注意心肺功能异常的老年人患者饮水量应听从相关科室医生的建议;小儿饮水量也要酌减。
少喝啤酒。
有人认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鸟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所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肾结石的重要诱因。其他酒类更应少饮,饮酒可增加尿酸水平,酒后还易引起尿的浓缩,故应禁饮。
肉类、动物内脏要少吃。
控制肉类和动物内脏的摄入量,因为肉类代谢产生尿酸,动物内脏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谢也会产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结石的成分。
少吃食盐。
太咸的饮食会加重肾脏的工作负担,而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以干扰预防和治疗肾结石药物的代谢过程。食盐每天的摄入量应小于5g。复发性含钙肾结石的患者每日摄入钠的目标值是1.5g,不能超过2.3g。
慎食菠菜和菜花。
据统计草酸钙结石者约占87.5%。如果食物中草酸盐摄入量过多,尿液中的草酸钙又处于过饱和状态,多余的草酸钙晶体就可能从尿中析出而形成结石。在食物中,含草酸盐最高的是菠菜,而菠菜又是人们常吃的蔬菜之一。不能每天包子、饺子、炒菜都是菠菜。菜花含嘌呤较多,胡亦应减少食用。
睡前别喝牛奶。
由于牛奶中含钙较多,结石形成的最危险因素是钙在尿液中浓缩度短时间突然增高。饮牛奶后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除的高峰,如此时正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浓缩,该通过肾脏较多,故易形成结石。中国饮食一般缺少易吸收的动物性钙、磷,所以一定量的牛奶或乳制品不必限制,只是不要在睡前喝。
不宜多吃糖。
服精制食糖及其制品后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会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促使结石形成。
避免摄入过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D。
不推荐每日使用1000mg以上的维生素C补充剂,因为会增加高草酸尿症和肾结石的风险。维生素D缺乏的草酸钙结石患者,补充维生素D是合适的,但建议随访监测24小时尿钙排泄以及时发现高钙尿症。
还应注意。
食物中钙摄入应达到1000~1200mg/d。如果草酸钙结石患者需要使用钙补充剂,应该与食物同服,多吃蔬菜水果,但不要素食饮食;也不要吃太多动物蛋白;肌醇六磷酸丰富的可以吃,如糠皮、豆科食物等。复发性草酸钙和尿酸肾结石的患者建议摄入适量(不超量)的动物蛋白,避免高嘌呤食物。对于肾结石患者而言,富含水果、蔬菜、高纤维的饮食可以起到轻微的保护作用,避免结石形成。尿结石患者还要注意控制体重,因为超重是尿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食物不能太精,不能偏食,要混合食物。当然我们在慎食某些富含成石物质的食物的同时,也应以不影响营养为度。
中药如五苓散、加味八正散(八正散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石苇)、结石通等有预防草酸钙结石复发的作用,可酌情使用。
本文是王伊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