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滢 三甲
张滢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精神卫生科

躯体化障碍:他们的身体“没病”,为什么要“装病”?

3284人已读

他们的身体“没病”,为什么要“装病”?

风韵犹存的妇女借病博取丈夫关注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张滢供稿

“医生,我生病了。”

“检查一切正常,您的身体没有什么问题。”

“但我浑身上下都疼,没有胃口,恶心想吐,睡不着觉……。

“你可以到精神科看一下。”

“我是身体难受,又不是脑子有病,你是不是觉得我在骗你?”

……

有一群病人,所有的检查报告都显示阴性,专科医生排除了所有器质性疾病,但他们依然坚信:我病了。因为身体的不适感如此真切,足以反驳所有医生的诊断。

他们确实病了。但生病的不是躯体,而是他们的精神。这类疾病叫做“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躯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但其实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

兜兜转转,躯体化障碍的患者最后还是会来到精神科就诊。精神科医生说,这些患者多伴随社会、人际或家庭行为方面的严重障碍。和身体的疼痛相比,积压在心里的疼痛可能更难治愈。

中年女性几十年来身体不舒服

潜意识里博取木讷丈夫的关注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张滢副主任医师介绍,躯体化障碍多在30岁以前发病,临床上女性多于男性。有调查显示,如果身边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或酗酒的男性亲属,则女性患躯体化障碍的风险会有所增加。

一种社交模型理论认为,一些患者会将躯体化障碍的症状当作一种表达、排解情感的方式,从而获得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关心,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继发性获益”。

张滢曾经接诊过一个被病痛折磨了近20年的女性患者,她多年来反复就医、强调身体的不适,其实潜意识里是在寻求丈夫的关爱,但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刘女士来自邻省,50岁不到,容貌姣好,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5~10岁。她刚结婚时流过一次产,自此出现严重的腹胀感,还伴有紧张、心慌、胸闷、头晕。

近20年里,她跑遍周边省份的医院,做过5次胃镜,检查结果都是“浅表性胃炎”,但服用胃药后收效甚微,食欲一年比一年差,每次吃饭都像受刑一样,逼着自己吃下去。

除了胃口差,她心慌、焦虑、失眠也逐渐加重,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挂了张滢的号子,从老家来到杭州就诊。

张滢对刘女士的第一印象是高冷,略有点憔悴,但样貌蛮好。查看完一张张检查单,再结合问卷量表的结果,他判断面前这位风韵犹存的成熟女性是一位躯体化障碍患者,劝说她入院治疗。

住院期间,张滢每天抽空和她聊天,听她倾诉,试图挖掘出躯体化障碍背后的深层原因。在聊天中,她频繁提起丈夫,语气里充满了多年积攒下来的怨气和不满。

刘女士口中的丈夫是个“妈宝男”,对爸妈言听计从、有说有笑,“妈妈说的话就像圣旨,对爸爸也很孝顺。”但在自己家,他两手一撒,啥事不管,对妻子和孩子寡言少语,不会说贴心话,现在孩子大了和爸爸都没什么感情。

张滢问她,丈夫长相如何?她眼睛难得闪现出神采,“长得挺好的,不然我当年也不会嫁给他。我当年也不错的,镇上很多年轻小伙子追我。”

再问,丈夫在外面有女人吗?她笃定地否认了,“绝对没有,他木讷、不会哄人,路上看到女的都不会多看几眼。”

张滢开玩笑说,如果她老公又帅又会甜言蜜语,早就被哪个小姑娘勾搭走了。她听了笑一笑,微微点头赞同。

一段时间沟通下来,刘女士的病因明朗了起来:她个性固执、敏感,还有些许傲气,婚姻生活中不良情绪无人倾诉、无处排解,最后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就像孩子用苦恼来讨糖吃,刘女士用身体不适来博取丈夫的关心。表面上是咄咄逼人的中年怨妇,其实内心还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小女孩。

“大多数躯体化障碍患者都习惯于沉浸在躯体症状的体验中,忽略或者不愿承认躯体症状与心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张滢说,比如刘女士住院期间就几次擅自减药,抗拒服用抗抑郁、焦虑类的药物。

于是在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的同时,他还劝丈夫来医院陪护,用言语和行动体贴妻子,慢慢解开她的心结。

几天前,治疗终于初显疗效。刘女士的床头出现了一袋板栗,那是她让丈夫专门去买的, “今天突然想吃板栗,很多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新闻链接——

下列4组症状之中,如果有2组6个症状达标即有可能为“躯体化障碍”:

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腹胀或胀气;嘴里无味或舌苔过厚;呕吐或反胃;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

呼吸循环系症状,如:气短;胸痛

泌尿生殖系症状,如:排尿困难或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异常的或大量的阴道分泌物

皮肤症状或疼痛症状,如:瘢痕;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或刺痛感。

如果家里有家庭成员出现躯体不适,首先要考虑躯体问题,并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才考虑可能是躯体化障碍这种心理疾病。对待这样的患者,需要给予充分的理解,要肯定患者躯体不适的感觉是真实的,并关注患者的情绪表达。


医生提醒——

治疗这类疾病,一定要辅以心理治疗。不吃中药的话,每月三、四百元就足够了,医保打折后更少。当初我问那位女士出院以后怎么安排?女士说:他要对我比以前好了,我就和他一起过,他要还是老样子,那我搬去儿子家。我让她照照镜子,好好想想,当初她年轻漂亮时老公都学不会夸她,现在黄脸婆了,还要求他变暖男,是不是缘木求鱼?她之后介绍了很多当年的病友来看病,自己一家人过着幸福的日子,3年前还专程到杭州来看过我。

张滢
张滢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精神卫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