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预防肺结核?
2018年9月18日,WHO发布最新的《2018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我国仍为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0万例,位居全球第3位。如此广泛感染的疾病,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古老的疾病——肺结核。
01、什么是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02、肺结核是怎样传播的?
(1)飞沫传播
结核分枝杆菌存在于肺与支气管的结核病灶内,或存在于患者的痰液里。当病人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就会释放出很多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小飞沫。病人1次咳嗽.可以释放出3500个飞沫,1次用力打喷嚏时飞沫更多。飞沫传染性的大小,除决定于每个飞沫中所含结核杆菌量的多少外,亦与飞沫的密度有关,密度越高,传染的机会越多。含结核杆菌的小飞沫进人肺脏最基本的单位一肺泡,并非十分容易,必须经过层层屏障。首先第一关会遇到鼻孔内鼻毛的阻拦。在鼻腔、气管与支气管的表面上有一层粘膜,经常分泌着粘液,从外界进入的带有细菌的尘埃或飞沫会被粘液粘住,并随粘液成为痰液或鼻涕而排出体外。在这些粘膜的表面还有一层很细的纤毛,平时不断地由下向上像风吹麦浪般摆动,纤毛的摆动加上咳嗽反射,可将痰液及吸附在痰液里的灰尘或细菌排出体外。据研究,直径在2微米左右的飞沬较容易进入肺泡.如果小于0.01微米或大于10微米很难进入,即使进入,也不容易停留在肺泡内。
“随地吐痰”是一种很不文明的习慣,不仅破坏了环境,更严重的是会传播疾病。肺结核病人通过吐痰把含有大量结核杆菌的痰液散播到地面。结核杆菌可以躲在痰液里存活相当长的吋间,如果痰液比较稀薄,又在阳光能直射到的平地上,则結核菌可在1~2小时内能被迅速杀死,但如果吐在地上的痰液比较粘稠或吐在灰尘多的阴暗角落里,其中的结核杆菌甚至可以存活数周至数月。痰液干燥后,结核杆菌就附着在尘埃上.随扫地成刮风飞扬在空气中,随时可被其他吸入肺内引起感染。有人认为在大庭广众前随地吐痰不雅观,于是将痰悄悄吐在角落墙边,或随地吐后迅速用鞋底擦一下,如此一来.痰液和尘埃粘合在一起,结核菌更不容易被阳光照射杀死,増加了结核菌传播的机会。
(2)消化道传播
结核病人用过的餐具、吃剰的食物,都可能被结核杆菌污染。如与病人合用餐具或吃病人所剰的食物,或同在-个器皿内吃莱也有可能通过饮食感染。照料严重肺结核病人的护理人员为病人操作后,如果洗手不认真,直接用手拿食物吃就可能受到传染。经过消化遂虽然有传染结核病的可能,但人体的消化道对結核菌有相当强的防御抵抗能力,必须一次吃入大量的结核杆菌才可能被感染。因此,通过消化道传染结核病并非最常见的传染途径。
03、肺结核的症状是什么?
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咯痰2周以上,伴有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一般不超过38℃,干酪性肺炎或合并感染可高热)、盗汗、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无力等症状。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失调。
04、怎样治疗肺结核?
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对此专家提出“十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和确诊后立即给药治疗;
※联用
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
※适量
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规定不同给药剂量;
※规律
患者须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不可随意间断用药;
※全程
指患者必须按照方案所定的疗程坚持治满疗程,短程通常为6~9个月。一般而言,初治患者按照上述原则规范治疗,疗效高达98%,复发率低于2%。
(2)手术治疗
05、如何预防肺结核?
(1)接种卡介苗
(2)及时发现并治疗。
结核病人必须到正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治疗,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3)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天至少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上。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洗漱用具专人专用,用餐时使用公筷。
(5)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痰要用纸包好焚烧,不要随地吐痰。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6)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
立足本职工作,争做文明先锋。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