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刺激治疗可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展
【据《Pain Physician》2020年3月报道】题:早期进行短暂性的脊髓刺激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发展为后遗神经痛(作者Jiabin Huang等)
中国每年有大约7.7%的人群患有带状疱疹,其中29.8%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总的患病人数可达300多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由急性带状疱疹和亚急性带状疱疹发展而来。因此,预防急性和亚急性带状疱疹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转归至关重要。然而,迄今为止,对于此过程的进展仍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本实验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总共纳入2013年至2017年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的99例患者。这些患者为经过药物及介入治疗失败的难治型带状疱疹患者,VAS评分大于5分,年龄大于50岁且持续顽固疼痛的患者。其中急性带状疱疹患者(AHN)42人,亚急性(SHN)34人,后遗神经痛(PHN)23人。分别接受了7-14天短暂的脊髓刺激治疗(tSCS)。tSCS过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实施,患者俯卧位,透视下定位,在局麻下将电极置于硬膜外。经过电刺激后大于50%的疼痛区域感觉麻木视为刺激成功。
研究将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镇痛药物使用剂量的基础值作为对比参量。将治疗后的即时效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的效果与基础值进行对比。
综合结果显示治疗后即时效果,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及睡眠情况。AHN、SHN两组与PHN组相比,其VAS评分和PSQI得到了更加明显的改善。tSCS治疗后,用于镇痛的花费三组均显著减少。所使用的镇痛药物的剂量AHN组比另外两组具有更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一年的随访,其中AHN组2.5%(1/40),SHN组16%(4/25),PHN 组62.5%(10/16)的患者经过治疗后VAS评分依然持续≥3分。也就是说,AHN组97.5%,SHN组84%的患者都可以通过治疗达到明显缓解的状态。治疗后12个月,三组总的后遗神经痛比例为18.5%,得到了显著下降。而且,所有经过tSCS 治疗的患者在操作过程中以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本研究指出tSCS对于治疗PHN以及预防AHN和SHN转变为PHN都有相当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良好。在患病4到8个周前实施tSCS早期治疗对缓解疼痛,改善睡眠以及减少用药更加有效。但是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是个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人数仅99人,而且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乏多种异质性影响,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来予以证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郭莎莎 医学参考报疼痛学频道)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