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儿童如何控制近视度数增长,近视度数与眼轴的关系,各种近视控制方法介绍,近视的危害
每逢周末及假期,在医院里总能见到大量的青少年及儿童来做验光检查。目前,近视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更是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对国民是身体素质、国家的国防安全等造成了危害;2019年4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青少年的近视度数增长不仅需要学生家长、医师的努力控制,更加需要教育部门来增加相关的教育。青少年如何控制近视度数增生呢?本文章将介绍近视的原理、近视与眼轴的关系,近视的控制方法。(本文共5532字,内容比较全面,请耐心看完)
一、近视的形成、眼轴的长度与近视的关系、什么是远视储备
1.人的眼轴长度,也就是眼球从前到后的长度,近视的人眼轴是不断边长的。下表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眼轴发育均值数据,可以帮助你判断孩子的眼轴长度是否正常。


2.正常人能够看清外界的物体,是由于经过角膜、晶状体的屈光作用后,光线正好落在视网膜上;而近视的眼睛,外界的光线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后只能落在视网膜前,就导致了食物不清,就需要佩戴眼镜帮助光线落在视网膜上。

6岁的儿童眼正常轴长度是20mm左右,成年人正常眼轴长度约为24mm。
正常情况下,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度数大约会增加275度,所以临床上可以通过眼轴长度大概判断近视的度数;例如前几天门诊看了一位1700度近视患者,他的眼轴长度为30.2mm。我在临床上见过最长的一个眼轴是38mm。当然了近视度数不仅与眼轴长度相关,还与角膜曲率相关,角膜曲率越高,近视度数会越高,角膜曲率越低,近视度数会越低。

3. 按照近视的程度可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低度近视:近视度数低于等于300度者。中度近视:近视度数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于600度者。
4.近视生成的原因基本有两个方面,第一是遗传因素,我国高度近视的遗传基本上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为多因子遗传,服从遗传规律,遗传因素在近视眼的发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的人,孩子更容易得近视。第二个因素就是环境因素,当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青少年在发育期,由于频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调节痉挛,引发视疲劳,持续发展导致视力减退,出现近视眼。
5、什么是远视储备,婴儿在一出生后眼睛是有三百多度的远视度数,这就是一个远视储备,随着眼睛的发育、眼轴变长,这个远视度数会逐渐变为正视(0度),一般来说,3岁以前应具有300多的远视储备,4岁应具有200-250度的远视储备,5岁应具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6岁应具有100-150度的远视储备,7岁应具有50-100度的远视储备,8岁应具有0-50度的远视储备,9岁逐渐成为正视眼。如果孩子的远视储备不在这个范围,其实就是一个信号,说明孩子存在容易导致近视的隐患,并且逐渐向近视方向发展,此时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二、青少年近视如何防控:目前控制儿童近视发展较好的方法有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合理用眼、局部点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配戴角膜塑形镜等。
1、在讲防控前,请先看下面三个报告
第一个报告:2019年10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据估计:中国城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达 67%,韩国更是高达97%,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城市人口中儿童的近视发病率也相对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学校教育系统以及人口分布、民族与社会经济地位等综合原因所造成。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为 70%,而 美国的中小学生近视率仅为 10%。(数据引自《光明日报》)
你说是中国爸妈太纵容孩子,天天给孩子玩手机?美国孩子控制得比较好,少接触电子产品?答案是:不。真相是67%的美国孩子6岁之前就有了自己的平板电脑, 美国孩子每天花在电子屏幕上的时间远超过想象!在对1000个妈妈调查之后反馈,孩子们每天的平均电子屏幕使用时间非常多。难道美国孩子天生视力好?目前没有相关数据支持!中国孩子课堂学习时间、兴趣班太多?这可能是一个原因。中国家庭比较注重孩子的课业,孩子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内,户外活动时间相对不足。据经济合作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 中国孩子平均每周花在课业上的时间是美国孩子的两倍有余!欧美国家更注重对孩子的户外兴趣培养。
第二个报告:国外研究人员曾以悉尼和新加坡两地6-7岁752名华裔样本,调差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患病情况,结果124名悉尼儿童户外活动时间为13.75h/周。近视患病率为3.3%,而新加坡的628名儿童户外活动实际不超过10h/周,近视患病率达29.1%。
第三个报告:国内研究人员曾对三亚市1218名1-6年级小学生调查中发现,近视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为(7.25±5.35)h/周,而非近视小学生为(11.86±6.65)h/周。
国际上最为严谨、权威的《自然》杂志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表明:每周看几本书、看几小时书、用多少时间电脑与近视无关,而与 近视发病率唯一相关的环境因素是户外时间。户外活动可以让眼睛接触更多的阳光照射,而适当的接触太阳光可以使孩子瞳孔收缩,加大眼睛的聚焦力,看到的事物更清晰,从而起到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的作用。视网膜多巴胺的合成、释放具有光依赖性,受光照强度和时间的影响,户外暴露时可以增加多巴胺的释放,从而达到部分的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
所以,第一个控制近视的方法,这里要大声的告诉每位家长,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户外活动是最有效、最重要、最经济、最健康的方法。医生呼吁每位儿童保证每天阳光下户外活动2小时。增加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放风筝都是很好的运动。

2.第二个方法:坐姿正确。国外的1项人体功效学研究显示,不良的坐姿与视力损害有显明相关关系。学龄儿童读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使眼与书面的距离保持在30~40 cm以上。并需做到“头正,腰挺,背直”。此外家长应督促并控制儿童的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及时纠正儿童的不良用眼行为;减少儿童课外培训的时间;保证儿童可摄入充足的营养;保证儿童有与其年龄标准相符合的足够的睡眠时间。家长还应关注家庭照明情况,并及时关注儿童视力的变化。
3.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阿托品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作用最强的睫状肌麻痹剂,可有效解除平滑肌痉挛,致睫状肌麻痹。阿托品作用机制的一个理论基础是巩膜重塑在近视和眼轴增长的作用。而近视眼的发生主要是眼轴过度增长所致,一旦发生便不可逆转,并且直到18岁以前仍可持续发展。国外Huang等人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与单光框架眼镜或安慰剂相比,阿托品可以减少近视发展。局部使用阿托品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短期使用的不良反应有眼红、畏光、局部过敏、眼压升高。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有:视网膜血管疾病、白内障以及干眼。

2020年发表的一篇研究《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学龄儿童近视发展的疗效》,纳入2016年6-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14近视儿童152例,根据患儿和监护人要求,分为阿托品组和单纯框架眼镜组;阿托品组72例,配戴框架眼镜,同时睡前双眼各点1滴0.01%阿托品滴眼液;单纯框架眼镜组80例。观察1年的时间。阿托品组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用药1-4周共16例出现畏强光症状,占22%。患者户外活动时出现眯眼的表现,可通过戴太阳镜或遮阳帽缓解,对室内正常灯光和日常室外光无不适。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10例畏光症状逐渐消失,6例逐渐减轻,;3例于用药2-4周时出现视近模糊,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视近模糊逐渐消失;1例用药1个月后出现眼痒、眼肿的变态反应,停药后自行消失。结果:阿托品组治疗 1年后近视度数变化值为(0.46±0.42)D,低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0.70±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1D=100度),阿托品组治疗1年后眼轴长度增加量为(0.36±0.21)mm,低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0.46±0.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观察发现中国大陆近视儿童规律应用0.01%阿托品滴眼液1年后,近视度数和眼轴长度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应用0.01%阿托品滴眼液使儿童近视发展的速度延缓一半以上,阿托品组45%的患儿1年近视度数增长量小于0.5D明显小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28%。
4. 角膜塑形镜(或称OK镜)由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材料制作而成,夜间佩戴,白天摘掉。通过机械性地压平角膜,从而暂时、有效地降低近视度数,并减缓其进展。

2018年,肖志刚等对150例282眼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组患者治疗后的屈光度显著小于框架镜组患者治疗后的屈光度,说明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下调患者屈光度,对近视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国外研究发现,角膜塑形镜治疗越早,对眼轴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大。角膜塑形镜对低度近视、中度近视者效果更佳。但是,角膜塑形镜也有缺点:其中最危险的并发症就是角膜缺氧引发角膜上皮损害。如果出现角膜上皮损害后,停用塑形镜及用药,一般会很快恢复。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会对泪液分泌量及泪液质量造成影响。极少数情况下会有病原体侵入,导致角膜感染。
5、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作为单光框架眼镜的替代方案,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已经较为普及。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有期望能减缓近视的进展和眼轴的增长。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是经过严密的数学和光学原理计算产生,科学合理地把镜片自上而下分为3个区域,即远用区、中用区和近用区,镜片度数自然过渡,适用于任何观看距离。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适合以下学龄儿童:①屈光不正伴有调节不足或双眼视功能异常者,可配戴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②近视增长>0.50 D/年且伴内隐斜者。目前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对于伴有内隐斜或者无隐斜视的儿童近视控制效果良好,但对于伴有外隐斜的儿童效果不佳。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配镜成本较高,不适合普通工薪家庭。
6、头戴式VR(Virtual reality)装置(VR眼镜、VR头盔等)头戴式VR装置,通过显现的虚拟场景的远近变换,使睫状肌和晶状体处于锻炼和恢复状态,以期达到预防及治疗学龄儿童近视的目的。但VR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蓝光等有害光,可能会对学龄儿童的眼部造成二次伤害。且VR装置有一定的自重,使用VR装置对学龄儿童身体发育有无不良影响仍有待观察。
7、后巩膜加固术。这个方法适用于年龄大于7岁,近视度数大于600度以上,每年度数增长超过100度或眼轴大于25mm,存在后巩膜葡萄肿的人。因为很多孩子近视发展非常快(属于病理性近视),最终的近视度数常在1200度以上,甚至达到3000度,带镜的矫正视力常低于1.0,眼轴长度大于26mm,眼底常出现高度近视并发症。早期作后巩膜加固术,既可阻止近视度数的发展,又防止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的发生。高度近视对眼球和视力的损害时因为高度近视病人眼球不停增长,后方黄斑处的巩膜向后延长突出形成葡萄肿,相应的视网膜组织逐渐变薄,萎缩,产生裂孔或劈裂等,最后形成视网膜脱离。后巩膜加固手术原理是在高度近视病人眼球后方突起的葡萄肿处贴上一生物材料加强后方巩膜的强度,故称“加固”,从而加强黄斑处的巩膜,稳定眼轴长度,达到预防高度近视发展,保护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黄斑)、控制眼轴发展的作用。这个方法只适用于少数度数很高、发展很快的儿童。

8、对于佩戴普通的近视眼镜,一般大于100度的就建议佩戴眼镜了,150度以内的可以只在上课时佩戴,户外可以不带;如果大于150度,就需要时刻佩戴眼镜了。
9、激光近视手术,对于满18岁的人群,可以考虑激光近视手术,很多职业或者征兵需要较好的视力,就可以做这个手术,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进行这个手术,这个手术要求个人的角膜厚度足够、近视度数在50度至1000度以内,且每年的近视增长度数小于50度才可以。
三、高度近视的危害:高度近视是一种病。建议眼底检查应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根据近视的病因不同,将轴性近视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具有度数不超过-6.00 D,无近视相关的视网膜病理改变、视力下降可矫正的特点。病理性近视,为屈光度大于-6.00 D以上,眼轴长度大于26~27 mm,存在近视合并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及巩膜的退行性病变,且近视度数每年都会增长。病理性近视极易引起黄斑病变。病理性近视引起的黄斑病变会导致低视力及失明。病理性近视引起的黄斑病变包括巩膜后葡萄肿、弥漫性或斑块状黄斑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漆裂纹、Fuchs斑、黄斑出血、新生血管膜、黄斑裂孔及由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等。

临床上见到的最多的因为近视导致的疾病就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其中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裂孔、黄斑劈裂;这些疾病都会严重损害视功能。很多人视力丧失都是因为没有及时发现眼底的病变导致病情加重,例如很多近视的人视网膜都有变性区,如果及时进行了视网膜光凝治疗,就可以避免手术。近视的人,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眼底病变。
建议每个人都进行散瞳检查眼底或者做个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也就是眼底照相),这个检查简单快速,不需要散瞳。对于视网膜变性区及时光凝可以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四、总结
对于近视的预防,增加阳光下户外活动时间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正确的姿势、控制电子产品的时间,再然后是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如果怕角膜塑形镜和阿托品带来的不良反应,那就佩戴普通近视眼镜就行了,儿童、青少年建议每半年散瞳验光检查一次近视度数,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
本文章为郑医生根据教材、文献及个人经验撰写,如有问题欢迎指正,若感觉内容对您有用,麻烦您用发财的小手给文章点个赞!
本文是郑坤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