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脖子疼,走路不稳是颈椎病吗?NO,当心小脑扁桃体下疝!
“最近这段时间总头晕,恶心,走路不稳,就想着可能是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引起的颈部问题,就来拍个颈部片子,诊断不是颈椎病?我看身边人颈椎病的症状跟我的是一样的,为什么我就更严重了呢?”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名阿诺德-奇阿(Arnold–Chiari)畸形,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形成过程为小脑扁桃体下部下降至枕骨大孔以下、颈椎管内,且常常合并有脊髓空洞,也可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积水。应该注意到的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常伴其他颅颈区的畸形。
大部分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为枕部、颈部和臂部疼痛(烧灼样放射性疼痛),如果有脑积水的形成可能同时伴有眩晕,耳鸣,复视,走路不稳及肌无力等症状。
小脑扁桃体下疝起病缓慢,通常该症状经历数月至数年,由于常常在青壮年时才出现症状,且现代年轻人使用不当姿势玩手机及长期电脑前工作被常被误认为是颈椎病。症状出现后会逐渐加重,休息后不能缓解,且活动颈部症状会有加重。严重时会出现脑脊液循环障碍,压迫脑干和脊髓,可能出现感觉运动障碍。
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诊断一般不难,头颈部MRI检查,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的首选诊断方法,尤其矢状位像可清晰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以及继发脑积水、脊髓空洞症等,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另外,MRI检查也有助于选择治疗方式和手术路径。
小脑扁桃体下疝位于枕骨大孔及颈部,如果已经出现症状,首选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即以行后颅窝减压为主的“外减压术”和以行小脑扁桃体切除+四脑室流出道疏通术为主的“内减压术”。随着神经外科显微技术和电生理监测的发展,手术风险越来越小,能有效的减少神经损伤和术后症状。
因此,如果出现症状,建议最好是去医院进行影像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对症治疗,切莫盲目的认为是颈椎病,随意进行按摩治疗!
本文是贾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