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钾低镁的危害及防治办法
低钾低镁的危害及防治办法
钾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主要贮存于细胞内,它与细胞外的钠协同起着维持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作用,并且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别是能维持心肌正常运动等作用。血清钾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血钾偏低时容易导致心肌的兴奋性增高,心脏内电传导加速,容易出现快速型心律失常,比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甚至会诱发严重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等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低钾还会影响到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从而导致心脏功能不全甚至心衰等。如果人体轻中度缺钾,会使人感到倦意无力,精神和体力下降,耐热能力也会降低。如果人体严重缺钾,将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全身肌肉无力。
镁这种微量元素对我们的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镁有助于降低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脏弹性,预防中风和心脏病突发,镁离子能使超氧阴离子生成减少,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使谷胱甘肽浓度增加,自由基清除增多,减少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脏损伤。镁能抑制一氧化氮等内皮源性舒张因子生成,减少一氧化氮与过氧化物结合,从而减少氧化亚硝酸盐生成,防止脂质过氧化,减轻心脏毒性。此外,镁还可以减少我们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硬化。镁能使我们的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心肌供血。镁缺乏后,能促进自由基生成,加剧心肌层的氧化损伤,导致心肌梗死。镁缺乏能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低下,加重氧化损伤,降低心脏功能。镁缺乏时,血清超氧阴离子和神经肽增多,刺激心脏纤维细胞增殖,导致心肌纤维化,影响心脏的运动功能和传导功能。
钾、镁都是人体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维持人体酸碱平衡、调节心脏节律、维持正常心脏功能非常重要。当人体缺乏钾、镁离子时,会出现心律不齐、神经传导异常等、乏力症状。当人体在大量丢失水分,如出汗过多、腹泻、呕吐、进食不足等情况下,除了补充水分,还应该补充钾、镁等电解质。对于应用排钾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失钾性肾病、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等人群,其低钾风险高。对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克罗恩病、肝癌、肝硬化、进食减少、肾功能不全透析、肾功能不全多尿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其低镁风险高。以上人群也应该补充钾、镁等电解质。
对于低钾人群,平时的饮食中应多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谷类、豆类、蛋类、香蕉、草莓、西瓜、橘子、葡萄、柠檬、茶叶等。对于低镁人群,平日生活中应多进食含镁量高的食物,如紫菜等海产品;谷类、豆类、蘑菇、绿叶蔬菜、辣椒、杨桃、桂圆、核桃、花生、芝麻等。在补镁补钾的同时,要注意少喝纯净水,多喝矿物质水;咖啡和茶的浓度不宜过高;低盐饮食,每日盐的摄入量小于6克;少喝或不喝酒,节制鱼虾肉蛋类含磷量过多的食物,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补镁补钾效果。
对于明显低钾、低镁的人群,除了进食钾、镁丰富的食物外,还可口服补钾、补镁的药物。常用的补钾药物有氯化钾片剂、氯化钾缓释片、10%氯化钾溶液、枸橼酸钾、门冬氨酸钾镁。常用的补镁药物有硫酸镁、门冬氨酸钾镁、萄糖酸镁口服液、钙镁片、多种微量元素片等。
门冬氨酸钾镁是门冬氨酸,钾和镁的混合物,作为糖类盐类与酸碱平衡调节药,是能够同时补充钾镁的药物,可用于低钾血症、低钾及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低镁血症、心肌炎后遗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肿瘤化疗引起的心肌损害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慢性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还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肝性脑病的治疗。
本文是李文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