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凡成 三甲
李凡成 主任医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

先天性耳前瘘管

1643人已读

李凡成医案

李凡成,1952年出生,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医师,湖南省名中医,曾任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口腔学会副主委,湖南省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会主任委员。

第一节 先天性耳前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多见于小儿患者,瘘管开口多位于耳轮脚前,瘘管盲端可深达腭扁桃体、外耳道或耳后沟乳突皮肤下。管内壁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结构,可产生分泌物自管口溢出,容易招致感染。其主要表现有三型:单纯型管口自出生后即存在,无红肿热痛及分泌物流出分泌型:瘘管口分泌物溢出但无红肿疼痛;感染瘘口有分泌物溢出并伴局部红肿疼痛,可反复发作。对单纯型与非感染型者,一般不须治疗。

以瘘管生于耳部,中医称为耳瘘,位于耳前者也称耳前瘘,生于耳后者称耳后瘘。耳瘘病机多与邪毒侵袭,或气虚邪滞有关。

辨证论治

1.邪毒侵袭

瘘口存在,护理不当,邪毒侵袭,气血壅滞,化腐成脓。证见瘘口溢脓,检查见局部红肿疼痛,瘘口有黄白腐物溢出。舌淡红或略偏红,苔或黄。

治法与用药:清热解毒,排脓祛邪。常用方剂如五味消毒饮、银花解毒汤加减,常用药物:金银花6g,野菊花6g,蒲公英6g,紫花地丁6g,天葵子6g,桔梗3g,白芷6g,甘草3g,皂角刺3g,黄芩5g,柴胡3g

2.气虚邪滞

瘘管感染反复发作,耗损气血,驱邪不力,或手术清理未净,余邪留恋。证见瘘管溢脓,时多时少,久难收口;检查见瘘口处少量稀薄分泌物,管口周围色暗滞微肿,舌淡红或偏淡苔薄。

治法与用药:补益气血,排脓祛邪。常用方剂如透脓散加减。常用药物:黄芪10g,当归3g,皂角刺3g,金银花6g,蒲公英10g,野菊花10g,黄芩6g,柴胡3g,赤芍5g,桔梗3g,甘草3g,白芷5g

外治

用紫金锭、六神丸之类,研末,醋调,外敷患处,每天2次。

临证心语

先天性耳前瘘管一经感染,即容易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可按邪毒侵袭施治,急性炎症消除后,宜在合适时机手术切除瘘管,以预防复发。已经手术而局部难以痊愈、收口者,宜按气虚邪滞施治。内服药物时,可配合局部外治法。

医案

医案一

某女,4岁。

201435日诊: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切除后,创口时有溢脓不净40余天不愈。右耳耳屏前方创口处少许稀性分泌物,创口周围色暗。舌淡红苔薄。治以益气解毒排脓。

黄芪10 当归3 皂角刺3 金银花6 野菊花6 蒲公英6 赤芍5 黄芩6 柴胡3 桔梗3 甘草3 白芷5 炒麦芽10

5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局部涂敷六神丸(研粉,食醋与麻油调涂),每天12次。

311日二诊:好转,溢脓消失,仍未收口。药后大便稀。舌淡苔薄。

黄芪10 当归3 皂角刺3 金银花6 野菊花6 黄芩3 柴胡3 桔梗3 甘草3 白芷5 炒麦芽10 炒白术5 茯苓6 炒薏苡仁10

5剂,服法如前。愈。

按:从气虚邪滞辨识。方中归芪扶正,皂刺银蒲芩芍甘桔白芷解毒排脓,柴胡引经,麦芽开胃。复诊好转但见便稀,多因药物苦寒伤胃,原方佐术苓苡仁健脾实便。

医案二

童某,女,27岁。湖南省长沙市人。

2017121日诊:右耳前瘘管,曾发作3次,此次第4次发作已4天。右耳屏前上方瘘口正常,距瘘口前方11.5cm处皮肤红肿灼热,触压痛明显,昨天外院穿刺无脓。舌偏红苔薄,脉数。

荆芥10 黄芪10 当归10 皂角刺10 野菊花10 紫花地丁10 甘草6 升麻9 柴胡6 黄芩10

7剂,每天1剂,分2次开水冲服。局部外敷如意金黄散。愈。

医案三

解某,男,45岁。贵州省贵阳市人。

2019218日诊:自诉左侧面神经鞘瘤颅外段手术后17年,左侧面瘫,术后多年来左耳后沟遗留瘘管,反复手术几次均复发局部溃疡,发则局部红肿有分泌物,此次因食物不慎再致复发半月,局部出血性分泌物不多。由于多次反复,特来求治中医治疗。左侧面瘫,左面颊部软组织较右侧肿胀饱满,揭去药纱后查见左耳后沟条索状红肿5*15mm,中心部位血性脓痂覆盖。舌淡红胖,脉小数无力。

黄芪10 当归10 茯苓10 桔梗10 甘草6 白芷6 皀角刺10 黄芩10 柴胡6 大血藤15 紫花地丁10 蒲公英10 枳壳10

21剂,每天1剂,分2次开水冲服。用醋与麻油调如意金黄散,再撒六神丸粉,外敷患处,每天12次。

2019521日二诊:诊后局部炎症消退。但最近耳后沟处又复发肿痛并流分泌物。左侧面瘫并左面部饱满感,揭去药纱后查见左耳后沟处皮肤局部红肿,如南瓜子大小范围皮肤破损,局部色红无分泌物,舌偏淡苔薄,脉弦细缓。

原方21剂,服法如前。局部用药如前。713日门诊复查,耳后沟处溃疡愈合,色泽如常。

按:本案耳后沟手术皮肤创处多年反复溃疡并有流出物,症脉合参从正虚不足,邪毒久滞辨识,治以扶正祛邪,首诊方中白芷以助排脓,复诊无浊物出,去白芷加白及敛疮。

附:相关网络文章(李凡成编写)

先天性耳前瘘管: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fancheng_86537098.htm


李凡成
李凡成 主任医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