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明明可以自行排尿,一定要间歇性导尿吗?
经常有患者跟我说:”我自己屏气用力能解出小便,残余尿也不多,脊髓损伤两三年了查B超也没肾积水,但护士说我原来的排尿方式不安全,叫我改成间歇性导尿,我不想间导,我能不能不间导,太麻烦了….”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那么能否继续腹压或反射排尿要医生根据尿流动力学结果综合评估再决定。
从理论上来说,腹压排尿也好还是反射排尿也好,都已经不主张了,因为这种“不安全的自排”容易引起膀胱尿道结构形态改变,严重还会引起肾积水,导致肾功能损害。但是据我自己临床观察来看,脊髓损伤源性膀胱管理的确是个麻烦的工程,需要在治疗原则、弹性处理、病人获益程度、病人依从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再次强调尿流动力学评估是必要的,它的检测参数是能预判上尿路损害的危险性的,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如果患者平时腹压排尿,尿流动力学评估结果,排尿期主要依赖腹压排尿,但排尿压力并不高,腹压漏尿点压力也较低,提示尿道口无明显梗阻,那么腹压排尿相对比较安全,可以不间导。如果腹压排尿压力很高,腹压漏尿点压力较高,那么最好行间歇性导尿。
如果患者平时是反射排尿,尿流动力学评估结果逼尿肌过度活动的,逼尿肌漏尿点压力不高,逼尿肌括约肌是协同的,尿道压也不高,理论上是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再联合间导,但是如果轻叩就能反射排尿,那么还是可以反射排尿,至少能减少间导次数,提高了生活质量。如果逼尿肌括约肌是协同障碍的,逼尿肌漏尿点压力很高,一定不能叩击反射排尿,很不安全。
指南明确长期不安全、不正确的排尿方式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害。所谓间歇性导尿是模拟正常的储尿排尿生理模式,可以保护患者肾功能,防止上尿路损害,维持生存寿命。如果你想在治疗原则、获益程度、生活质量方面获得更好平衡,想更弹性化处理,那么我上面的观点希望给到你一些帮助。但是请务必密切随访泌尿系B超和肾功能血生化检查。
本文是沈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