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石益海
石益海 主任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消化内科

内镜下的“肛门保卫战”

1307人已读

肠癌术后半年,伤口疤痕增生堵住直肠残端,同时残端的直肠长度不够,无法按常规做法将堵死的吻合口切除,再把肠子接起来。只有打通直肠的残端,才能回纳肠管,使用肛门排便。日前,公利医院独辟蹊径,沿着疤痕切开闭锁的直肠残端。据悉,像这样的做法,目前相关国内外研究报告非常少。

半年前,50岁的朱女士被确诊为超低位直肠癌,接受了根治术。为了利于吻合口恢复,她还同时做了回肠保护性造瘘术——即让大便不走肛门,而是从人工造口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吻合口不会被大便污染,愈合比较好;坏处也很明显,肛门的功能是控制排便,人工造口排便不受控制,“随时随地”排进体外挂的“粪袋”。

原计划是半年后,将造口回纳,让大便从肛门排出。然而,问题来了:肛门指检发现直肠手术吻合口完全闭锁。如无法打通闭锁的残端,这就意味着,朱女士无法回纳肠管,就终身挂“粪袋”。为此,朱女士辗转来到了公利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公利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石益海表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后吻合口狭窄是常见并发症,通常为了使消化道保持通畅,可采取肛门指检人工扩张,吻合口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轮辐切开等微创治疗方法。对于消化道狭窄的处理,石益海主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处理过很多的消化道狭窄的病人。

“但朱女士的吻合口根本不是‘不畅’,而是‘不通’!”管腔内没有丝毫缝隙,连碘水造影剂都无法通过。石益海指出,盲目切开组织,扩张消化道很有可能带来出血、穿孔、腹膜炎等严重风险,危及患者生命。“也许可以试试沿着吻合口疤痕,打通这条已经完全被堵死的通道。”只有打通直肠闭锁的残端,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手术,才能让患者能正常从肛门排便,获得新生。

疤痕究竟是什么样的走向?石益海立即联系介入科技术总监乔德林、介入科主任陈石伟以及科室曹海滨主任医师,组织讨论患者病情,考虑了一个全新的可行方案:结合以往经验,准确判断出疤痕的走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在消化内镜这一“侦察兵”的帮助下,为后续保肛治疗在前方“开路”。同时也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预案。

在消化科的ERCP诊疗室,只见石益海将内镜从患者肛门处放入直肠的残端,空间非常狭小,我们的内镜宽度为10mm,进镜3-4cm到达了堵塞部位。根据多年的内镜经验,他判断是直肠、乙状结肠位置及肠腔走向,伸入我们的电刀,电刀刀头的长度为1.5mm,就这样,他小心翼翼地沿着疤痕组织,用电刀一点一点把疤痕切开,逐渐沿预判的方向推进,每切开一层,向前推进一点,5分钟,在高度思想集中的状态下,只有电刀的切割声,内镜在一点一点的前进,终于一下子突破到一个广阔的空间,通道被打通了。接着,通过内镜孔道注入造影剂,肠腔随即显影,说明手术没有“误伤”肠壁,没有突破到临近的脏器,手术的方向预判是正确的,结肠通往肛门的“通路”终于被成功打通了!

此后,朱女士又在介入科的帮助下,接受了2次吻合口球囊扩张术,为实施“回肠还纳术”,能够通过肛门排便,结束了悬挂粪带的悲惨生活,获得了新生。

石益海主任介绍,近年来,内镜诊断“多样化”、“精确化”;内镜治疗“微创化”、适应症“扩大化”已成为趋势。公利医院消化内科作为浦东新区临床高峰学科,以“惠民、实效”为宗旨,牵头成立浦东新区消化系统疾病专科联盟,通过下沉社区进行消化道早癌筛查、开展内镜下微创诊治,推动消化道早癌防治分级诊疗落地,实现从治癌向防癌、从治病向防病的新跨越,能让当地的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服务,造福这一方的人民群众。

石益海
石益海 主任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