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月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胃食管反流病者的饮食、生活的自我管理

发表者:余月华 人已读

01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该如何进行生活、饮食的自我管理呢?

控制体重

过重和肥胖的人会增加腹压,并使食管下括约肌紧张度降低,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据研究,无论肥胖与否,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点,胃食管反流风险增加30%;肥胖的人有35%都有烧心的症状,只要体重减轻10%,就能明显改善反流症状。

生活禁忌

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必须遵循以下禁忌,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戒烟:

吸烟能松驰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减弱食管顺蠕动、减少唾液的分泌,使食管酸的清除时间延长,并增加食管对酸的敏感性,诱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加重胃酸对食管的损害,并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

挪威一项超过3000人的调查发现,29%~37%抽烟或之前抽烟人中出现过烧心和反流症状。戒烟后体重指数增加超过正常3.5的人出现烧心和反流症状仍是不吸烟的两倍。

戒酒及含酒精的饮料:

酒精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大量饮酒,使胃内压力增高,及醉酒后的呕吐,都会使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内损害食管黏膜,并且酒精本身可直接损害食管黏膜。

忌咖啡、茶:

咖啡因刺激食管下括约肌,使它比较松弛,进而引起胃食管反流;咖啡因也会引起大量胃酸分泌,造成不适。另外,多饮茶会增加胃内压力,容易胃食管反流。

忌巧克力、可可:

巧克力中含有一种甲基黄嘌呤的成分,研究显示会造成食管下括约肌松驰,这会导致胃食管反流。

少进高脂食物:

膳食中的脂肪能够明显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延缓胃的排空,让食物消化变慢,造成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减少脂肪摄入量,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关键,每日脂肪摄入量<45 g。

选购食物时要注意察看营养标签,不要买油脂量占总热量二成以上的食物。(1g油脂为9kcal)

一定要避免的高油脂食物:

名称 油脂占总热量来源%

油条 67

奶油意大利面 62

全脂牛奶 51

爆米花 49

总汇披萨 48

油炸薯条 45

冰淇淋 40

并要减少食用肥肉、奶油,尽量控制每日烹调油在25克之内。烹调方式尽量以煮、炖、汆、烩为主,而不用油煎、炸、炒的方法。

低糖饮食:

甜食会明显促进胃酸的分泌。

忌柑橘类水果及西红柿等:

柑橘类水果及西红柿在一般情况下是健康的,但是不适合胃食道反流者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研究显示以下这些食物会加重胃食管反流,应尽量避免!

1)橘子

2)柚子

3)柠檬

4)柳橙

5)菠萝

6)西红柿/西红柿酱

7)番薯

8)可乐类碳酸饮料

9)浓郁的香料调味品:辣椒、咖喱、胡椒粉、蒜、洋葱、薄荷、留兰香等调味品。

02

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可适当增加进食以下食物,以减轻胃食管反流

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

膳食中的蛋白质虽会刺激胃酸分泌,但也能刺激胃泌素分泌,而胃泌素可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抑制胃食管反流。故在饮食中可适当增加蛋白质,例如瘦肉、鱼虾、蛋清、脱脂牛奶等。

多摄取含有膳食纤维的蔬菜

膳食纤维可以帮助减少消化道系统的疾病,包含胃食管反流。一篇发表在Gut 期刊的研究指出,高纤维饮食情况下不论参与者的体重为多少,20%的人没有出现胃食管反流的问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也指出,增加摄取膳食纤维,有助于避免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03

改变生活方式

以小餐取代大餐

少食多餐,进食八分饱,尤其汤水要分次喝,一次不宜过多,以减轻胃内压力,减少反流。

注意餐后

餐后要有30分钟活动时间,例如洗碗或散步。餐后不要做弯腰动作,否则会压迫胃部引起反流。餐后2小时内别躺下,重力可以帮助防止胃液反流到食管。

睡前3小时不能进食

胃的排空时间一般在2~3个小时,所以临睡前3个小时不要吃东西,最好也不要喝水。

这让你睡前胃内净空,可减少夜间胃酸分泌。夜间胃酸反流致食管内,由于无重力作用及唾液对食管内胃酸的清空,胃酸在食管内停留时间更长,对食管的损害更明显。

床头抬高至少15cm,左侧卧睡更好

注意:是抬高床头的床脚15cm,使床板呈床头处高床脚处低,呈15度倾斜。不是垫高枕头!垫高枕头对防止反流无效,而且可能压迫胃部加重反流,并有可能引起颈椎病。

左侧睡卧更好,可缓解胃食管反流。

防止腹部压力过高

穿着要宽松,忌紧身裤,以防腹压过高,挤压胃部,加重反流。用力咳嗽、用力排便、闭气提重物等,均可使腹内压力骤增,应予避免。

04

保持心情舒畅

精神压力也和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关系,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抑郁、焦虑等状态者,易得胃食管反流病,因此患者要调节心理平衡,避免压力过大。

05

慎用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钙通道阻滞剂、安定麻醉药等,以免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引起胃食管反流。


本文是余月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