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幼儿阵发性地哭哭吵吵要警惕!可能是“套肠”!
“套肠”即肠套叠,是指一段肠子套入其相邻肠段的肠腔内,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2岁以内婴儿多见,尤其多见于4~6个月至1岁的男婴。4岁以后发病减少。季节变化时发病率高,可能与肠道病毒感染有关。阵发性地哭吵或腹痛、呕吐、血便是重要的临床表现。首选保守治疗空气灌肠,如保守治疗失败或全身情况危急无法耐受空气灌肠则需急诊手术。
(图片来自网络)
问:医生,为什么外院B超检查说有肠套叠,你们医院B超说没有肠套叠?这是怎么回事?
答:B超是诊断肠套叠的重要辅助检查,需要一定的专业要求,非儿童专科医院的超声科医生有时对于图像的把握度不够,加上部分儿童肠蠕动活跃,因此我们通常对于外院B超提示肠套叠的患儿会复查本院的超声。
问:什么是空气灌肠?有风险么?不做行不行?
答:空气灌肠是一种介入性的操作,经肛门插管并用机器把空气泵入直肠、结肠,可诊断兼具治疗,成功率在90%左右。主要风险是肠穿孔。如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不成功或发生肠穿孔,需急诊手术。如不做灌肠,则需急诊手术。
问:医生,为什么孩子一开始没有血便,灌肠灌完了反而解红色的血便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答:血便是肠套叠的重要表现之一,灌肠前因为肠套引起肠梗阻,肠子不通畅,因此血便可能积存在肠腔内,当空气灌肠成功后肠梗阻解除、肠管通畅性恢复,果酱样的血便就随气粪从肛门排出。通常果酱样血便的量不多,因此不会有太大问题。
问:医生,肠套手术要切肠子吗?对以后生活有影响吗?
答:多数肠套叠手术术中手法复位后,肠管血运正常,此时不需要切肠子;如术中无法复位或复位后见肠管缺血坏死,则需切除病变段肠管,行近远端肠管吻合术。一般切除肠管不会很长,大部分小肠仍保留,故对营养吸收功能无明显影响。
问:医生,这次肠套治疗好了,以后会再发作吗?
答:多数只发作一次,但是也有一部分患儿会反复发作2~3次,如果肠套反复发作,可能医生会建议你手术探查,看是否有相关的肠管病变,即肠套的病理起始点。90%的肠套都是原发性肠套,即没有病理起始点,仅10%存在病理起始点,包括麦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息肉、肿瘤等。
问:医生,我们回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些什么?如何避免再次套叠?
答:部分肠套与进食过多、食物种类过杂导致消化道负担加重有一定关系,也有的与病毒感染有关。因此,正确合理喂养、秋冬季衣着保暖、避免胃肠道的刺激、注意入口食物和手卫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是梅董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