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郑黎晖 三甲
郑黎晖 主任医师
阜外医院 心律失常一病区

房颤有哪些危险因素?该如何防治?

1915人已读

房颤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心房的电学异常和解剖结构、功能改变等多个方面。迄今为止,我们认识到,多种疾病或危险因素会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房颤的发生和发展是受到以下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

  1. 心脏病:器质性心脏病可能导致心房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房颤。 过去最常见的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易于合并房颤的发生。此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老年性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既往有过心脏外伤或手术史等;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过度增高的甲状腺激素具有心脏毒性,增加房颤的风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去认为甲亢是导致房颤的原因,甲亢治疗痊愈后房颤随之消失,但根据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甲亢只是房颤的促发或者合并因素,甲亢好转后,相当部分患者的房颤依然可能反复发作。尽管如此,依然需要积极处理甲亢,因为甲亢的存在会使得房颤不易控制,而且部分患者消融中不能完全避免甲亢危象的发生。

  3. 糖尿病肥胖:可能激活心脏的炎症反应,促进心房肌纤维化;

  4. 酒精:目前认为大量酗酒不仅易于促进房性早搏的发生,而且,可能促进心房肌纤维化的形成。我们开展的临床研究就发现,大量饮酒的房颤患者的心房肌中存在心房肌纤维化,表现为心房肌的疤痕,而且影响患者导管消融的成功率。

  5. 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6. 其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肾脏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也有多量研究证实这些情况可能增加房颤发生率。

  7. 还有部分患者的房颤发生可能与家族遗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咖啡因、某些药物、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有关。

因此,房颤的治疗包括多个方面,其中,除了抗凝和控制心率的管理外,对于危险因素的预防至关重要, 做到以下几点很有帮助: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适度运动;保持健康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酒精、咖啡因的摄入;控制体重、保持血压、血糖及血脂至合理范围;治疗可能导致房颤的相关疾病,例如甲亢、冠心病、心肌病等。祝福广大患者都拥有健康的心脏!


郑黎晖
郑黎晖 主任医师
阜外医院 心律失常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