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岳州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
为什么长卵巢巧克力囊肿?
1725人已读
1860年首次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超过10%的妇女有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EM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也被称为“现代病”。
子宫内膜异位至卵巢,伴随月经异位灶发生周期出血并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EM发病原因/高危因素:
1、遗传(直系亲属中有EM则其发生内异症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7倍左右)
2、免疫功能异常
3、盆腔炎症
4、内分泌异常
5、经血逆流(1922年,Sampson首次命名卵巢巧克力囊肿,并提出“经血倒流”学说)
6、年龄:好发于25~35岁的育龄期
7、身材:肥胖与高个
8、运动:经期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倒立,骑车,旋转等运动。
9、放置节育环
10、人工流产、宫腔镜、剖宫产等医疗行为。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病因众多,但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另外,存在高危因素也不一定就会得内膜异位症,别“对号入座”,如果怀疑有内膜异位症建议到医院检查。
本文是杨岳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