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经剧烈难忍,该如何摆脱痛经?
月经来潮前或来潮时出现下腹部疼痛称为痛经,有些患者的疼痛较轻,而有的则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不同类型的痛经,其治疗方法不同。
通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的原发性痛经者,月经期腹部的轻度不适可通过心理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缓解;当疼痛不能忍受时,可以口服药物或肌注654-2以减轻疼痛,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继发性痛经症状及治疗:
月经初潮数年后出现症状,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疼痛开始于月经来潮前,经期前半期最为严重,此后减轻,直到结束;
患者可有下腹坠胀、牵引痛;
部分患者有性交痛。
心理治疗
患者需要了解月经期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消除紧张、焦虑可缓解疼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足够的休息、充足的睡眠、规律适度的锻炼、戒烟等均对缓解疼痛有帮助。
药物治疗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NSAIDs)
适用于不要求避孕或对口服避孕药效果不好的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来潮、疼痛出现后开始服用最佳,连服2~3日。常见药物有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甲芬那酸、萘普生等。
此药除了减轻疼痛,还能减轻恶心、呕吐、头疼等相关症状。胃肠道溃疡、阿司匹林
或相似药品过敏者忌用。
避孕药
通过抑制排卵,缓解痛经的程度。
对有避孕要求或对NSAIDs无反应者可作为首选药物,但是可能会产生头痛、乳房疼痛、疲倦、影响情绪等副作用。
激素治疗
雌激素
如口服妊马雌酮、17β-雌二醇,常用于子宫发育不良的患者。
孕激素
肌内注射黄体酮或口服甲羟孕酮可抑制子宫收缩。
雌激素、孕激素复合物
多用于治疗顽固性痛经。
解痉药
痛经发作期间可用阿托品(654—2)、颠茄合剂等解痉药物对症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可以考虑孕三烯酮或GNRH-a治疗
孕三烯酮:孕三烯酮具有抗孕激素、中度抗雌激素和抗性腺效应,其优点是使用方便,直接口服,且疗效显著,作用稳定。孕三烯酮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症状,如多毛、痤疮、脂溢性皮炎和嗓音变粗等,还有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肝功能异常、不规则出血和情绪变化等。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 ):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等。该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特别是中~重度疼痛,也可以用于延缓术后疼痛及囊肿的复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雌激素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潮热、阴道干燥、性欲缺乏、情绪不稳定、睡眠障碍等),及骨质疏松症状。
手术治疗
神经切除术
主要有骶前神经节切除术、子宫神经部分切除术。以往对原发性痛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病例,可采用骶前神经节切断除术,效果良好,但是有一定的并发症。近年来主要采用子宫神经部分切除术。
宫颈扩张术
对于宫颈狭窄引起的继发性痛经者,可行宫颈扩张术。
病灶切除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引起的继发病痛经,如果患者年轻且有生育要求,可行病灶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
对于病情较顽固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痛经患者,如果没有生育要求可采取子宫切除术。
中医治疗
中药
以通调气血为主,可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散结镇痛胶囊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继发性痛经。
脊柱推拿术
可减轻痛经。医生会让患者侧卧,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然后在背部、腰部,反复快速的按摩。
针灸
在相应穴位处针灸能缓解痛经。
指压按摩
医生会用手指轻柔的按压穴位,进行刺激以缓解痛经。
其他治疗
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
当药物治疗无效、副作用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可考虑TENS。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HIFU)
用于子宫腺肌病所引起的痛经且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小,保留子宫等有点。
硝酸甘油皮贴
可通过抑制子宫收缩来缓解疼痛。
痛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情以保证身心健康,戒烟戒酒、经期避免受凉、需遵医嘱服用药物等均可以缓解痛经。同时要定期复查,了解治疗效果,也有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家庭护理
热疗。使用加热垫、热水瓶或贴在下腹的热帖可能会缓解疼痛。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
家属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关心并理解患者的躯体不适合恐惧心理,并和患者一起学习痛经的生理知识。
日常生活管理
加强营养,疼痛时可进食热的汤汁类食物。
合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调节精神状态,保持心情舒畅。
预防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冷刺激;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避免不洁性生活,注意避孕,尽量避免宫腔操作;
定期行妇科普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本文是余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