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赵迎超 三甲
赵迎超 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 肿瘤中心

妇瘤科普 | 宫颈癌放疗后下肢水肿了,怎么办?

3582人已读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生殖系统健康, 且对两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全球每年约80%的宫颈癌治疗与放疗有关。放疗能够明显减小甚至消除癌灶,延长其生存时间,然而大多患者,在放疗后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下肢水肿较常见。


临床上将下肢水肿主要分为静脉血栓性水肿及淋巴性水肿,其临床表现有一定 的相似之处,都表现为下肢渐进加重性水肿,但静脉血栓性水肿有皮温增高、肿痛, 膝关节周围 20 cm内的周径增粗,彩超和静脉造影阳性的特点;而淋巴性水肿则表现为 出现指甲改变、凹陷性肿胀、皮肤质硬增厚、脱毛、象腿症,皮温无增高,B超未发现血栓和盆腔复发灶。

研究者发现,根治性放疗后下肢水肿以静脉血栓性水肿较为多见,约占80%,淋巴水肿性下肢水肿约占20%;且静脉血栓性水肿出现时间早于淋巴性水肿。术后放疗的患者中淋巴水肿性下肢水肿比例则明显提高。静脉血栓性水肿作为一种因静脉血栓导致的水肿,血栓自身就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是普通人的4倍以上,因此,女性宫颈癌患者治疗后发生血栓性下肢水肿的几率明显升高;此外,肥胖、高龄、吸烟史、遗传等因素均会造成其静脉血栓性水肿发病率增加。患者早期会出现肢体的运动性、体位性以及温差性疼痛,后期甚至发展成静脉曲张、难治性溃疡,因此,针对性实施预防护理对于患者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下肢淋巴水肿亦作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放疗剂量、时间、范围、感染及肥胖等。即使当前医学界的放疗技术不断进,放疗患者的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比未放疗者高3倍。研究发现,下肢淋巴水肿属于浅表性水肿,患者大多在放疗半年后出现下肢水肿症状,起于大腿,延伸至脚,极少数起于足踝部。患者起病时仅为柔软的凹陷性水肿,随着时间延长皮肤增厚,肢体增粗、肿胀严重,患者会感到触痛、关节功能下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并发抑郁症

宫颈癌放疗后发生下肢水肿容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健康,这类因放疗引起的下肢水肿在目前临床上很难治疗。静脉血栓性水肿应避免久坐久站,适时变换体位或走动;血管内科就诊,给予合理的抗凝治疗,若药物治疗后病情仍得不到控制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取栓或溶栓;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时可危及生命,当患者发生胸痛、呼吸困难、昏厥、咯血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120或急诊就诊。

而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较为棘手,没有特效药,但是研究显示通过护理可减轻水肿症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护理包括(1)心理护理:患者受恶性肿瘤及下肢淋巴水肿双重疾病困扰,身心负担较重,加之治疗后不良反应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家属及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沟通, 引导其表达内心真实感受,以便对症疏导,鼓励患者坚持记录自己每日心情、心理状态,为情绪疏解创造一个出口,调节心情缓解痛苦。此外,对于宫颈癌患者而言,由于手术以及淋巴水肿部位较为隐私,并且与性生活和伴侣相关,因此在家庭支持中获得伴侣的理解与支持尤为重要。(2)下肢皮肤护理:下肢淋巴水肿容易并发皮肤感染,因此需要重视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完整性,防止皮肤病变。叮嘱患者避免搔抓皮肤,穿着全面宽松的内裤和袜子,气候干燥时使用马油等护理皮肤。若发现皮肤破损需要使用敷料敷贴,出现真菌感染者需坚持使用碘伏消毒,涂抹硝酸咪康唑,及时控制真菌感染。(3)下肢功能锻炼:通过下肢功能锻炼促进淋巴循环和水肿消退,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锻炼方式因人而异,选择患者适合的即可,包括散步、爬楼梯、坐姿运动等,锻炼需遵循循序渐进、适度原则,需要配合压力绷带或压力袜进行。(4)手法淋巴引流:每天每侧下肢进行 30 min 的手法淋巴引流,治疗前向患者介绍引流方法及配合事项,提高患者认知及配合度,治疗时患者取平卧位,腹部放松,脚步稍微垫高,妥善安置患者体位后,按照先健侧后患侧的顺序按压区域淋巴结,按照淋巴管走向作引流,促进淋巴回流通畅,减轻水肿。


目前,协和肿瘤中心门诊3楼(妇科肿瘤 II病区)专门设立淋巴水肿治疗室。住院病人可联系护士行淋巴水肿治疗,欢迎各位前来咨询。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赵迎超
赵迎超 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 肿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