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发育迟缓:您的宝宝需要早期干预吗?干预包括哪些内容?
某宝,今年10个月了,长的特别好看,大大的眼睛,红扑扑的小脸很可爱,但是还坐不稳,双腿挺有劲,整天都是挺的直直的,还喜欢双手紧握住小拳头,不停的挥舞,有一天,宝宝咳嗽去医院看病,医生发展宝宝有脑瘫的表现,这时宝妈脸色就变了,后悔当初没听医生建议,没给孩子早期干预治疗,认为孩子大了就好了,一句老话,大了就好了,耽误了多少孩子。
那么哪些孩子需要早期干预呢?有5种婴幼儿时应该接受早期干预的。
1.已经体检确定了有发育落后的婴幼儿。
2.身体的因素造成的可能有落后危险的婴儿,即高危儿如:早产儿、黄疸高、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羊水污染的。
3.环境因素造成的可能有落后危险的婴幼儿如:缺乏关爱照顾,情感剥夺。
4.伴随异常姿势的如:尖足、头背伸、弓背坐、足内/外翻。
5.肌力、肌张力异常的如:孩子四肢松软,不能站立,或是肌张力逐渐增高, 表现为下肢伸直、内收,有时呈剪刀状。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两手经常呈握拳状。

临床上常见的有已确诊的各种类型的脑瘫(1岁半以内的)、中枢性协调障碍、精神运动发育延迟、精神发育迟滞伴自闭倾向等。



早期干预的内容有哪些?
早期干预的行为领域有5个方面。
大运动:
指姿势或全身的活动,包括俯卧抬头、竖头、翻身、独坐、爬行、站立、走、跑等。
精细动作:
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握、手指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手眼协调技能等。
语言:
指面部表情、发音、理解、说话。
认知能力:
指小年龄儿童的适应性行为,包括感知(视、听、触、嗅、味觉等).摆弄物体、手眼协调、使用简单工具、解决简单问题等对物的反应能力。
社会行为:
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包括自己会吃、喝、穿衣、脱衣、戴帽、脱帽、穿鞋、脱鞋、自己知道大小便等。

本文是冯鹏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