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次住院才确诊,这种眩晕疾病难诊断
“没想到住了3次医院,这次才把我头晕的问题真正解决了。”
说这话的是家住东郊的64岁的刘女士。一年半前,她正坐着看电视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眼前的家具和电视都在晃动摇摆,刘女士描述说,就像地震时的那种感觉,几十秒钟才逐渐平息。她当时非常恐惧,不知身体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赶紧让老伴拿来电子血压计测了血压,发现比平时高很多。老伴也很担心,就给孩子们打电话,把刘女士送到医院。
急诊进行了一系列检查之后,没有发现具体的问题,就把刘女士安排住进神经内科病房。住院一周,刘女士的脑血管、心脏、前庭功能等检查都没有发现严重的问题。住院期间,滴注了一些液体,口服了一些药物,刘女士的症状有所缓解,但眩晕仍时而不时地发生。最后出院时,医生考虑诊断是眩晕综合征。
回到家以后,尽管按医生嘱咐,她每天服用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等几种治疗眩晕的药物,但刘女士的症状时轻时重,似乎又回到了原先的状态。当坐着和站着的时候,不知怎么就会出现一阵眩晕,因此刘女士越来越担心哪一天会突然晕倒,这很难让她的生活象往常一样。
有一天,当她正在做中午饭的时候,这种眩晕又突然发作了。刘女士站立不稳,想用手去扶着旁边的东西,不料把厨房的一些器皿都推到地上打碎了。这一次老伴更加担心,但那时正值疫情十分严重的时候,也不敢送刘女士到医院去就诊,于是就只能在家捱着,很少活动。去年七月份的时候,疫情逐渐平息下来,刘女士终于有机会再次去医院就诊。
刘女士思忖着是不是这次看中医会好一些,于是就去了一家中医院住院进行了诊疗。住院期间一系列的检查照例没有查出特别的问题,医生给了颈椎按摩、理疗和针灸、中药,刘女士似乎觉得舒服点,但住院期间眩晕仍时有发作。无所适从之下,刘女士出了院。
很偶然的机会,刘女士所在的家属院有一位老太太告诉刘女士说有家医院有专门看眩晕的门诊,她2年多前眩晕就是在那儿看好的。刘女士决定前去一试。眩晕门诊的医生仔细询问过刘女士的病史之后,心里有了初步的判断。他告诉刘女士,目前的情况,没有必要住院,在门诊完善几项检查即可。但刘女士治病心切,于是医生就把她收住院进行诊疗。
几天后,刘女士所做的一些检查出来,医生告诉她所患的这种眩晕病很可能是一种叫做前庭阵发症的疾病。此后,医生给她开了一种叫做卡马西平的药物,让她每天服用2次,每次半片。说来神奇,自从刘女士服用了这种白色的小药片之后,她的眩晕就再也没有发作。住院一周之后,刘女士满怀欣喜地出院了。
半年之后,刘女士再次来门诊复诊,她问眩晕门诊医生,这半年她再也没有发生过眩晕,病是不是已经治愈了,药能不能停?医生告诉她,这种药物需要长期小剂量维持治疗。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前庭阵发症这种疾病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词。人脑发出的第八对颅神经主要传递人体耳部听力和前庭平衡位置的信息。前庭阵发症的发病机制据研究认为与第八对颅神经在颅内受到血管的压迫和刺激有关。这种病的主要表现是短暂的、持续数秒到数分钟的眩晕感,病人会突然感到周围物体的晃动、自身不稳以及偶尔天旋地转感。相当一部分病人还可伴有一侧面部的麻木、耳部听声音遥远等感觉等。这种症状会反复发作,有时数天发作一次,有时一天发作多次。大部分病人在某种固定的情况下出现。由于这种疾病比较少见,很多时候往往容易造成诊断延迟。这种疾病的治疗,通常选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多数效果很好。极少数病人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以考虑进行血管神经减压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尽管前庭阵发症这种疾病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患者经常发生眩晕,因此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性恐惧、担心和焦虑,从而,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的受到影响。有些时候,在驾车等情况下眩晕发作还可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应当加强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断。
本文是李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