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关于“耳石症”的12问
耳石症全称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每个单词都描述了情况:★良性:不危及生命,尽管症状可能非常严重和令人不安★阵发性:它突然出现,时间很短★位置性:某些头部位置或动作可以触发眩晕问题一、什么是耳石症?答:碳酸钙晶体是我们内耳的正常部分,有助于我们保持平衡和身体运动。这些微小的岩石状晶体或“耳石”位于内耳的“椭圆囊”中。耳石症是由晶体从正常位置“脱胶”引起的。它们开始四处漂浮和/或被内耳错误部位或错误通道中的传感器卡住。耳石症症状最严重的部分与您移动或改变头部或身体姿势后晶体或传感器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稳定下来有关。随着耳石的移动和沉淀,您的大脑会收到强大的(错误的)信息,告诉您当您所做的一切都躺在床上或翻滚时,您正在剧烈地旋转。问题二、耳石症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我没有得过这个病,它会影响到我吗?答: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耳石症,但有常见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或旋转感觉。您可能会感到恶心(有时呕吐)和/或严重的空间定向障碍。您也可能会感到不稳定或失去平衡。这些症状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您可能会有持续的头晕和不稳定的感觉,但一旦发作结束,这种感觉就会降低。在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耳石症可能表现为一种孤立的不稳定感,由坐姿,抬头,弯腰和伸手等姿势变化引起。耳石症不会引起持续的严重头晕,通常是由运动引起的。耳石症不会影响您的听力或使您晕倒。耳石症的自然过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那么严重。人们经常会报告说,他们的第一波耳石症旋转是最糟糕的,接下来的几波也没有那么糟糕。耳石症非常常见。它在老年人中更常见。我们中的许多人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候都会经历这种情况。问题三、为什么会发生耳石症?答:大多数耳石症病例都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它有时可能与创伤、偏头痛、其他内耳疾病、糖尿病、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症以及长时间卧床(外科手术,疾病)有关。问题四、如何才能确诊耳石症?答:正常的医学成像(例如CT、磁共振)或医学实验室检测无法确认耳石症。但是对于老年人群或者存在既往疾病的人群,医生可能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设备检查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诊断耳石症时,医生会做一些床边测试。床边测试(也叫变位试验)要求检查者将您的头部移动到一个使耳石晶体移动并使您头晕的位置。测试可能包括把头从床边稍稍垂下(DIX试验),及躺在床上时把头左右滚动(ROLL试验)。医生将观察您的眼球运动,以确认您的诊断。医生也可能需要您完成眼震电图检查来鉴别眩晕的性质。问题五、耳石症可以治疗吗?答:是的。大多数耳石症可以通过床边进行耳石复位来纠正,通常只需要10-20分钟即可完成,成功率很高(约80%)。这些操作旨在将耳石晶体引导回其在内耳中的原始位置。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处方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同时,医生也会教会您一些锻炼的方法让头晕消除的更彻底些。少数严重的或者不典型的耳石症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或者多次复位治疗。问题六、耳石症复位治疗会有风险吗?答:在耳石复位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眩晕,恶心和迷失方向感的短暂痛苦。治疗后,一些人说他们的症状立即开始消失。许多时候,其他人报告说他们有持续的晕动病类型症状和轻度不稳定。这些症状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或几天才能消失。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耳石症病人都适合耳石复位治疗,眩晕专业医生会告诉您是否适合进行耳石复位治疗。如果不适合耳石复位,也可以采用相对安全的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问题七、耳石症如果不治疗它能否自行消失吗?答:如果不治疗耳石症,少数患者也可以在几周内消失或减轻。这时即可能痊愈也可能遗留头昏不稳的后遗症。另外,请记住,当没有进行耳石复位时,除了感觉不舒服和对运动敏感外,您的不稳感还会增加摔倒的风险,如果您年事已高或有其他平衡问题,您可能会受伤。鼓励老年人迅速寻求专业帮助以解决症状。 问题八、我怎么知道我的耳石症已经消失了?答:当您的头部位置变化不再诱发天旋地转的眩晕时,就可以推断您的这波耳石症已经过去了。问题九、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感觉好些?答:即使成功治疗耳石症,您仍然会对运动感到有点敏感。您有时也会感到不稳定。这些轻微的症状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才能慢慢消失。如果您的头晕或不稳定症状在几天至几周内没有好转,您应该与您的经治医生联系。有跌倒史或害怕跌倒的老年人可能需要进一步锻炼或平衡疗法才能完全清除耳石症的头昏症状。问题十、我得了耳石症后有什么要注意的吗?答:是的。您的平衡将“失去”,因此您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以免摔倒。在耳石症成功治疗和治愈之前,您会对运动更敏感。在您的症状慢慢消失后,重要的是恢复正常的活动,您可以安全地做。特定的前庭康复运动和日常运动将有助于加速您的康复。问题十一、耳石症会复发吗?如何预防?答:不幸的是,耳石症有时会复发。您耳石症复发的风险可能会从低风险(一生中很少经历)转变为高风险,这通常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例如失眠、焦虑抑郁、熬夜、过度劳累、创伤、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其他内耳疾病或衰老。除了衰老不能认为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您都是可以自行控制或者求助于医生帮助控制,如果您能谨遵医嘱,将会大大降低耳石症的复发风险。问题十二、如果我在初次治疗后仍有症状,会发生什么?答:您最初的治疗可能会失败,原因有很多。疑难性或者多发性耳石症需要多次重新定位才能将晶体恢复到正确的位置。您可能需要再做几次治疗。有许多不同形式或类型的耳石症可能需要特殊处理。网络上推荐的耳石症自我治疗是为最常见的耳石症形式而设计的。根据不同类型的耳石症,还有许多其他可用的治疗方法需要医学专家来进行特殊治疗。如果您最初的自我耳石复位治疗失败了,那么就去找一位专门从事耳石症研究的专业医学人士。病人独自完成正确的定位可能很困难。专业人员可能能够完成更好的定位和/或使用有用的设备。即使耳石症晶体被正确重新定位,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明显的残留头晕。这种头晕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几天到几周),或者更多的专业前庭康复训练。如果您持续感觉头昏不适,应当及时复诊,由您的医生来确定具体的原因。注:本文摘引自北京朝阳医院知名眩晕专家刘明勇主任科普文章。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科普号2024年09月03日 141 0 0 -
为什么有的耳石症很难治?
刘明勇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06日 54 0 0 -
为什么会出现耳石症?
刘明勇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31日 166 1 2 -
前庭锻炼跟着做
刘明勇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23日 65 0 1 -
耳石症十二问
耳石症全称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每个单词都描述了情况:★良性:不危及生命,尽管症状可能非常严重和令人不安★阵发性:它突然出现,时间很短★位置性:某些头部位置或动作可以触发眩晕 问题一、什么是耳石症? 答:碳酸钙晶体是我们内耳的正常部分,有助于我们保持平衡和身体运动。这些微小的岩石状晶体或“耳石”位于内耳的“椭圆囊”中。耳石症是由晶体从正常位置“脱胶”引起的。它们开始四处漂浮和/或被内耳错误部位或错误通道中的传感器卡住。耳石症症状最严重的部分与您移动或改变头部或身体姿势后晶体或传感器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稳定下来有关。随着耳石的移动和沉淀,您的大脑会收到强大的(错误的)信息,告诉您当您所做的一切都躺在床上或翻滚时,您正在剧烈地旋转。 问题二、耳石症的常见症状是什么?我没有得过这个病,它会影响到我吗? 答: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耳石症,但有常见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或旋转感觉。您可能会感到恶心(有时呕吐)和/或严重的空间定向障碍。您也可能会感到不稳定或失去平衡。这些症状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您可能会有持续的头晕和不稳定的感觉,但一旦发作结束,这种感觉就会降低。在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耳石症可能表现为一种孤立的不稳定感,由坐姿,抬头,弯腰和伸手等姿势变化引起。耳石症不会引起持续的严重头晕,通常是由运动引起的。耳石症不会影响您的听力或使您晕倒。耳石症的自然过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那么严重。人们经常会报告说,他们的第一波耳石症旋转是最糟糕的,接下来的几波也没有那么糟糕。耳石症非常常见。它在老年人中更常见。我们中的许多人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候都会经历这种情况。 问题三、为什么会发生耳石症? 答:大多数耳石症病例都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它有时可能与创伤、偏头痛、其他内耳疾病、糖尿病、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症以及长时间卧床(外科手术,疾病)有关。 问题四、如何才能确诊耳石症? 答:正常的医学成像(例如CT、磁共振)或医学实验室检测无法确认耳石症。但是对于老年人群或者存在既往疾病的人群,医生可能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设备检查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诊断耳石症时,医生会做一些床边测试。床边测试(也叫变位试验)要求检查者将您的头部移动到一个使耳石晶体移动并使您头晕的位置。测试可能包括把头从床边稍稍垂下(DIX试验),及躺在床上时把头左右滚动(ROLL试验)。医生将观察您的眼球运动,以确认您的诊断。医生也可能需要您完成眼震电图检查来鉴别眩晕的性质。 问题五、耳石症可以治疗吗? 答:是的。大多数耳石症可以通过床边进行耳石复位来纠正,通常只需要10-20分钟即可完成,成功率很高(约80%)。这些操作旨在将耳石晶体引导回其在内耳中的原始位置。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处方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同时,医生也会教会您一些锻炼的方法让头晕消除的更彻底些。少数严重的或者不典型的耳石症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或者多次复位治疗。 问题六、耳石症复位治疗会有风险吗? 答:在耳石复位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眩晕,恶心和迷失方向感的短暂痛苦。治疗后,一些人说他们的症状立即开始消失。许多时候,其他人报告说他们有持续的晕动病类型症状和轻度不稳定。这些症状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或几天才能消失。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耳石症病人都适合耳石复位治疗,眩晕专业医生会告诉您是否适合进行耳石复位治疗。如果不适合耳石复位,也可以采用相对安全的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 问题七、耳石症如果不治疗它能否自行消失吗? 答:如果不治疗耳石症,少数患者也可以在几周内消失或减轻。这时即可能痊愈也可能遗留头昏不稳的后遗症。另外,请记住,当没有进行耳石复位时,除了感觉不舒服和对运动敏感外,您的不稳感还会增加摔倒的风险,如果您年事已高或有其他平衡问题,您可能会受伤。鼓励老年人迅速寻求专业帮助以解决症状。 问题八、我怎么知道我的耳石症已经消失了? 答:当您的头部位置变化不再诱发天旋地转的眩晕时,就可以推断您的这波耳石症已经过去了。 问题九、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感觉好些? 答:即使成功治疗耳石症,您仍然会对运动感到有点敏感。您有时也会感到不稳定。这些轻微的症状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才能慢慢消失。如果您的头晕或不稳定症状在几天至几周内没有好转,您应该与您的经治医生联系。有跌倒史或害怕跌倒的老年人可能需要进一步锻炼或平衡疗法才能完全清除耳石症的头昏症状。 问题十、我得了耳石症后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答:是的。您的平衡将“失去”,因此您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以免摔倒。在耳石症成功治疗和治愈之前,您会对运动更敏感。在您的症状慢慢消失后,重要的是恢复正常的活动,您可以安全地做。特定的前庭康复运动和日常运动将有助于加速您的康复。 问题十一、耳石症会复发吗?如何预防? 答:不幸的是,耳石症有时会复发。您耳石症复发的风险可能会从低风险(一生中很少经历)转变为高风险,这通常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例如失眠、焦虑抑郁、熬夜、过度劳累、创伤、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其他内耳疾病或衰老。除了衰老不能认为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您都是可以自行控制或者求助于医生帮助控制,如果您能谨遵医嘱,将会大大降低耳石症的复发风险。 问题十二、如果我在初次治疗后仍有症状,会发生什么? 答:您最初的治疗可能会失败,原因有很多。疑难性或者多发性耳石症需要多次重新定位才能将晶体恢复到正确的位置。您可能需要再做几次治疗。有许多不同形式或类型的耳石症可能需要特殊处理。网络上推荐的耳石症自我治疗是为最常见的耳石症形式而设计的。根据不同类型的耳石症,还有许多其他可用的治疗方法需要医学专家来进行特殊治疗。如果您最初的自我耳石复位治疗失败了,那么就去找一位专门从事耳石症研究的专业医学人士。病人独自完成正确的定位可能很困难。专业人员可能能够完成更好的定位和/或使用有用的设备。即使耳石症晶体被正确重新定位,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明显的残留头晕。这种头晕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几天到几周),或者更多的专业前庭康复训练。如果您持续感觉头昏不适,应当及时复诊,由您的医生来确定具体的原因。
刘明勇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05日 379 0 3 -
前庭神经炎的治疗原则及生活指导
一、前庭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具体确切的病因不明,各方面研究支持其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的前庭神经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眩晕但不影响听力,以突发性单侧前庭功能减弱或前庭功能丧失为主要特点。2、急性期过后,前庭功能一侧下降,静态代偿逐渐建立,自发眼震逐渐消失,进入动态代偿阶段,即不动时不晕,但在运动时觉平衡不稳、头昏沉、漂浮感等,该阶段常持续数周或数月,老年人代偿恢复慢,可能需要更长时间3、前庭神经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前庭康复治疗。一般来说急性期予以适当休息并给激素抗炎,倍他司汀改善内耳循环及营养神经治疗,促进前庭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进行前庭康复训练会有较好的预后。二、患者健康指导1、发作期卧床休息:保持居室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宜暗,避免噪音刺激。大小便时由他人搀扶,以防跌倒和摔伤,加强巡视,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2、饮食清淡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烟酒、浓茶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暴怒情绪,注意保暖避免感冒。4、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加强锻炼,避免劳累、紧张,熬夜,提高自身的代偿适应能力,注意保暖避免感冒。5、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听神经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6、如果从事驾驶、高空作业、舞蹈、体操等工作者,不要急于恢复训练,症状消失后,休息2~4周冉恢复原工作。7、坚持前庭康复训练3~6个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般每天训练1-2次,每次20-30分钟。8、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或长时间佩戴接触式耳机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神经内科科普号2024年06月23日 445 0 3 -
眩晕谨记“停、救、稳”三字诀,有哪些原因?头昏和眩晕一回事吗
很多人都发作过眩晕,经常有医生把它归因于脑供血不足,其实,5种原因可以引起眩晕。出现眩晕,一定要做好这3点,防止意外的发生。其实,眩晕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运动错觉。患者一般睁开眼睛感到天旋地转,闭上眼睛感到自己在转,经常伴有摇摆、沉浮、翻滚、旋转等感觉。会出现恶心呕吐。这和头昏不是一回事,头昏只是一种昏昏沉沉的感觉,没有上述所说的旋转感等。眩晕可以分为3大类:第一大类是中枢性眩晕,也就是由于脑部的疾病引起,常见于大脑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小脑梗死、脑外伤、肿瘤、癫痫等,对于中老年人,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容易出现上述的中枢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常呈持续性或者波动性,和头部或身体位置的变化无关,这点和耳石症等眩晕完全不同。患者发作时走路的步态不稳,站立或者行走困难,可能会伴有视力模糊、言语困难、吞咽困难等。第二大类是周围性眩晕,也就是中暑神经系统以外的原因引起的眩晕,年轻人常见的梅尼埃病,还有耳石症、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药物中毒等引起。如果突然剧烈旋转性眩晕,持续20分钟到数小时,伴有恶心呕吐,耳内有持续的嗡鸣声,或者感到耳闷、听力间歇性丧失等,要考虑是梅尼埃病的可能性。耳石症也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内耳中的耳石从正常位置脱落到半规管,引起对平衡信号的干扰出现的眩晕。一般表现为突然短暂的旋转感,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常常在头部快速移动时出现,比如在起床、躺下、翻身或者低头时出现。常伴有眼球不自主的快速抖动,出现平衡失调,不稳定,伴有恶心呕吐等。第三大类眩晕是内科疾病引起的眩晕。比如没有控制的高血压、低血压等,严重贫血、感染也会引起眩晕发作,还有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也会出现眩晕症状。由于眩晕的病因多样,一旦发生眩晕,找准病因非常关键。耳石症等眩晕对健康影响较小,通过手法复位可以治愈,但是中枢性眩晕,尤其的小脑梗死等急性发作,能在第一时间确诊治疗,会减少后遗症的出现。医生提醒,出现眩晕时,要谨记“停、救、稳”三字诀,这时需要立即停止所有的活动,停止工作;如果症状严重时,要尽快寻求朋友和家人的帮助,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期间要尽量降低重心,尽快坐位或者平躺,避免跌倒的发生,造成次生伤害。#眩晕##哪些疾病会导致眩晕#
仪征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科普号2024年06月19日 1068 0 4 -
神经指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共识
目前眩晕疾病发病率高,但诊治困难,在这种现状下,如何更加合理使用眩晕药物,目前尚无此类专家共识。甲磺酸倍他司汀是眩晕的常用药物之一。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拟从最常见的倍他司汀入手,关注眩晕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旨在向临床医生和药学专家等提供眩晕药物的有关信息,提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帮助管理眩晕患者的药物使用和基于临床实践的建议。01专家共识的制订方法《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共识》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各位专家,在纳入现有医学科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经反复磋商讨论后形成本共识,共识中有临床推荐等级及证据分级,见表1、2。02理论基础2.1组胺能神经系统与倍他司汀组胺是一类广泛分布于体内、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下丘脑的结节乳头体核(tuberomammillarynucleus,TMN)中有大量组胺能神经元胞体集中分布,其发出的突起投射至中枢神经系统几乎所有的功能区,包括大脑皮质、杏仁核、纹状体、海马、黑质、视网膜和脊髓等。TMN有广泛的投射和联系系统(图1),可调节多种脑功能,如睡眠-觉醒、学习与记忆、神经内分泌、饮水摄食、感觉运动。目前已发现的组胺受体有H1、H2、H3、H4亚型。中枢神经元中,H1、H2、H3受体均有表达。H1受体广泛分布于新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杏仁核等脑区,激活该受体引起神经元兴奋,H2受体主要调节胃酸分泌,H3受体位于突触前膜,作为自身受体负反馈调节组胺的合成与释放,H3受体也存在于其他神经元末梢和某些细胞上,调节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倍他司汀是组胺H1受体弱激动剂、H3受体强拮抗剂,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有促进脑干、内耳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并减轻膜迷路积水的作用。另外,还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2.2组胺受体与前庭功能的关系组胺受体影响前庭功能的可能机制有:(1)中枢觉醒水平;(2)中枢组胺的合成与释放;(3)前庭神经核兴奋性;(4)前庭神经兴奋性;(5)耳蜗微循环。表3概述了组胺受体在前庭系统及相关脑区的分布、偶联G蛋白及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功能分布以及影响前庭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03药理学要点3.1倍他司汀的药理机制倍他司汀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前庭代偿,见图2。3.2甲磺酸倍他司汀和盐酸倍他司汀的区别常用的倍他司汀药物包括甲磺酸倍他司汀[N-甲基-2-吡啶乙胺二甲磺酸盐;分子式C8H12N2.2(CH4O3S);分子量328.41g/mol]和盐酸倍他司汀(N-甲基-2-吡啶乙胺二盐酸盐;分子式C8H12N2.2HCl;分子量209.12g/mol),二者具有不同的盐化基团。相比于盐酸倍他司汀,甲磺酸倍他司汀与受体(H1、H3)的结合率相对更高,且餐后用药的胃内溶解度更高。甲磺酸倍他司汀与盐酸倍他司汀在临床用药适应证、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均相似。3.2.1受体结合度甲磺酸倍他司汀与盐酸倍他司汀的成盐基团(配体)不同,这也导致二者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强弱有一定差别。使用Z-Dock方法对配体(甲磺酸和盐酸)与受体(H1、H3)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进行评价,甲磺酸倍他司汀在与H1和H3受体的对接模式中表现出更好的性能。3.2.2不同pH值的溶解度由于胃液中存在盐酸,非盐酸盐(如甲磺酸)不如盐酸盐易受普通离子效应的影响。从药物溶解度角度来看,甲磺酸盐在pH值3-5的环境中溶解度更高,这是由于在该环境下其溶度积(Ksp)约为盐酸盐的12.5倍;甲磺酸盐相比于传统盐酸盐具有更高的溶解度并可能提供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因此,相比于餐前给药,甲磺酸倍他司汀在餐后胃液中的溶解度更高(餐后的pH值上升),药效更好。3.2.3药代动力学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比盐酸倍他司汀的达峰时间更短、药物t1/2更长。3.3甲磺酸倍他司汀剂量、疗程-效应甲磺酸倍他司汀临床应用有很好的安全性、有效性,每日常规剂量为18-36mg,具体的用药剂量及疗程可依据不同类型的前庭疾病、治疗目的以及患者的耐受情况制订方案,最大可达108mg。若患者受益情况较好,可适当延长用药至6个月或1年,预防眩晕发作。长期服用倍他司汀时,每隔1个月评估1次患者情况,监测药物耐受性或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甲磺酸倍他司汀存在剂量-效应、疗程-效应关系,因此增加剂量、足疗程用药可能获得更好的临床获益。04临床应用4.1倍他司汀在各类眩晕疾病中的应用4.1.1倍他司汀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应用推荐意见:(1)改善复位后有慢性头晕或者残留前庭症状的BPPV患者;(2)BPPV反复发作的预防性治疗。(A级推荐)按照我国最新BPPV指南,BPPV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药物治疗主要是考虑BPPV可能合并其他眩晕疾病导致的内耳损害,这也跟BPPV复发有关,本专家共识明确指出倍他司汀可用于复位后有残存症状的患者。根据国内外对后遗症状的分析发现,BPPV成功复位后的残留症状主要为头晕、不稳及颈部不适,且残留症状的发生率与患者复位次数有关。多年来,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倍他司汀有缩短复位后BPPV患者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减轻残余头晕严重程度的作用,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开始前评估:建议在初始治疗(手法复位)完成1周后。推荐评估手段:有条件的建议行眼性前庭诱发性肌源性电位检查(oVEMP)(B级推荐)和动静态平衡评估(B级推荐)。治疗后:建议用药后每个月监测、复查,如功能完全恢复(oVEMP波幅对称、动静态平衡显示完全代偿,如改良感觉统合试验进入正常值)、症状完全缓解或患者不能获益(用药至3个月)则及时停药(B级推荐)。4.1.2倍他司汀在梅尼埃病中的应用推荐意见:用于预防梅尼埃病发作。常规剂量为18-36mg/d,最大可达108mg/d。(A级推荐)按照我国最新梅尼埃病指南,眩晕间歇期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或预防眩晕发作,除患者教育与生活治疗外,药物治疗首推倍他司汀。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倍他司汀对梅尼埃病的预防作用呈剂量-时长依赖效应,即强调大剂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即至少2片/次、3次/d,维持12个月),同时高剂量组发作次数最少。如果高剂量3个月疗效不佳,可以将剂量提升至超高剂量(20-30片/d)。但该作者最新的分剂量随机双盲研究表明,使用9个月后疾病发作明显得到控制,但与剂量无关。然而,也有活体动物实验证明,倍他司汀对耳蜗血管纹的血流增加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因此,足疗程(每3个月评估、3-9个月)使用倍他司汀的推荐等级为A级,而大剂量使用因存在上述矛盾的证据,在梅尼埃病的治疗中推荐等级仅为B级。用药前评估:建议在保证基础治疗(患者教育与生活治疗)的前提下,对仍在发作期的患者进行前庭功能评估后,开始维持性口服药物治疗。推荐评估手段:温度试验和头脉冲试验(B级推荐);眩晕发作量表(可自行选择简单方便者)(B级推荐);动静态平衡评估(B级推荐)。耳蜗电图因其侵入性和复杂性,不适用于日常随访。用药后每3个月复查,监测评估数据是否使患者获益,如6-9个月无获益,建议继续升阶治疗方案。如有明显改善,至少半年无发作,可减至常规剂量维持,直至停药。注意,每次减量或停药,均应在医生的随访和检查评估下进行。4.1.3倍他司汀在前庭性偏头痛中的应用推荐意见:鉴于对前庭性偏头痛认识的局限性,倍他司汀主要用于:(1)发作期症状控制;(2)促进前庭代偿。(B级推荐)前庭性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发作性前庭综合征之一,倍他司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可行性仍存在争议。一方面,组胺系统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个小样本药物临床试验已证实低剂量抗组胺药物可预防偏头痛发展,其机制被认为可能与拮抗组胺H3受体降低组胺水平及其他神经递质释放有关,而倍他司汀药理机制作用于多种组胺受体,其对偏头痛治疗潜在疗效评估尚需要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支持;另一方面,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期存在外周性前庭系统损害的证据,且功能影像学证实前庭性偏头痛发作间期存在类似于外周前庭损害后的中枢代偿过程,倍他司汀具有调控外周前庭传入和促进前庭中枢代偿作用。4.1.4倍他司汀在前庭神经炎(急性单侧前庭病)中的应用推荐意见:改善眩晕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级推荐)前庭神经炎或急性单侧前庭病是常见的急性前庭综合征。前庭神经炎治疗包括急性期使用前庭抑制剂对症处理、糖皮质激素抗炎以及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rehabilitationtherapy,VRT)。倍他司汀联合VRT有助于促进外周性前庭损害后中枢前庭代偿。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倍他司汀缩短了大多数单侧前庭神经切断术患者静态姿势、眼动、空间感知觉以及患者对稳定性自我评估的恢复时间,也间接证实该药物在前庭神经核水平具有调控前庭张力失衡的功能。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前庭神经炎患者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12mg/次,3次/d,疗程4周)可使眩晕症状较基线减轻70%,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且促进神经-耳科体征的恢复。而在药物安全性方面,EudraCT(2009-013702-14)研究中对前庭神经炎患者采用较大剂量倍他司汀(144mg/d),在4周的疗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4.1.5倍他司汀在血管源性眩晕/头晕中的应用推荐意见:(1)改善脑血流量;(2)前庭康复。(B级推荐)倍他司汀为H1受体弱激动剂,可通过H1受体的激动作用促觉醒,同时对脑血管有舒张作用,以增加脑血流。倍他司汀也是H3受体强拮抗剂,可通过对H3自身受体的拮抗作用增加组胺的合成与释放。多项动物实验显示,甲磺酸倍他司汀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管源性眩晕/头晕患者的眩晕症状,12mg/次、3次/d的方案疗效更优。倍他司汀在各眩晕疾病的推荐应用见表4。4.2甲磺酸倍他司汀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4.2.1甲磺酸倍他司汀在老年人中的应用老年患者,尤其是慢性肝肾功能损害患者,需酌情减量服用。4.2.2甲磺酸倍他司汀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中的应用目前缺乏相关的可靠的参考文献。根据经验,儿童用药为C级推荐,证据等级Ⅴ级。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出于安全性考虑,不建议应用。05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推荐意见:无论常规剂量还是高剂量(108mg/次)的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安全性与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A级推荐)倍他司汀作为梅尼埃病与其他病因所致眩晕对症治疗的主要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不良反应风险发生率低,部分报道显示倍他司汀与安慰剂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在一项总病例为2254例的研究中,26例(1.15%)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偶有(0.1%-5.0%)恶心、呕吐胃肠道不良反应,偶有(0.1%-5.0%)皮疹过敏反应。特殊人群中,妊娠期暴露于倍他司汀的妇女有先天性畸形的风险。一项双盲前瞻性随机交叉研究比较发现,测试前服用倍他司汀72mg/次、3次/d的精神运动效应与安慰剂类似,提示倍他司汀对从事驾驶等特殊人群的安全性与耐受良好。06小结甲磺酸倍他司汀在眩晕症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最多,但缺少规范,本专家共识就其常见的临床使用提出建议,提高对其合理用药的认识,以求规范化眩晕症患者的药物使用。另外,在控制患者眩晕症状的同时,本专家共识强调对前庭功能恢复程度的关注,并推荐将其作为复查评估的指标,以规范用药。中国全科医学 2023年10月第26卷第29期作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毕竞韬戴晴晴冷杨名李文妍刘鹏任丽丽施天明王乐徐雪张红鸭赵秀丽赵雪柠 执笔)
耿鑫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08日 1962 0 0 -
如何预防耳石症的复发
1.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头部的剧烈甩动、翻滚、奔跳等动作。2.注意头部保护,防止头部受到撞击等外伤。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4.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耳部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可能与耳石症相关的疾病。5.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6.起身动作缓慢:改变体位时,如起床、躺下、翻身等,动作尽量缓慢,避免突然改变头部位置。7.注意乘车安全:乘车时避免急刹车等情况导致头部晃动。8.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饮食
西安交大附属二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科普号2024年05月19日 121 0 1 -
眩晕十年,原来是这个问题,总算找到原因了
最近来自四川广安的唐女士,10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眩晕,呈天旋地转感,与体位变化有关,改变体位时眩晕好转,持续时间少于1分钟,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平衡障碍,发作时伴大汗淋漓,无意识障碍,无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感,无胸闷、气促。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打针吃药,但是就是无法治愈,每次医生只是说是头晕,用点药就行了。这次正好来佛山,找到耳鼻喉郑立岗医生,要求能彻底的查一下原因。检查后发现唐女士的听力是正常的,但是有右侧后半规管的耳石症,整个情况需要复位治疗。治疗后眩晕消失了,建议平时适当锻炼身体,补钙,睡早点,防止复发。关于眩晕,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和耳鼻喉郑立岗医生进一步交流。
郑立岗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4月18日 858 0 1
内耳眩晕相关科普号
杨贵军医生的科普号
杨贵军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660粉丝1.4万阅读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
贾钰华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
1.1万粉丝920.5万阅读
丁秀勇医生的科普号
丁秀勇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30粉丝16.4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蒋怀礼 主治医师上海中山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内耳眩晕 72票
耳石症 26票
头晕 23票
擅长:擅长眩晕头晕、耳鸣耳聋疾病的诊治,如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PPPD、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等疾病。 尤其擅长耳石症和梅尼埃病的诊治。 -
推荐热度5.0徐亚平 副主任医师上海长征医院 耳鼻喉科
内耳眩晕 53票
耳鸣 24票
耳石症 4票
擅长:眩晕疾病诊断与治疗、眩晕疾病康复、耳鸣耳聋综合症;鼾症综合治疗,鼻-鼻窦显微外科以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 -
推荐热度4.8冰丹 副主任医师武汉同济医院 耳鼻喉科-头颈外科
内耳眩晕 56票
头晕 27票
耳聋 13票
擅长:眩晕,耳聋,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