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虎 三甲
王虎 主任医师
汕大附一院 骨科

轻松了解椎管狭窄

1052人已读

肾虚,有时候是在过度劳累之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好像身体被掏空····

mmexport1611332500768.jpg

腰腿疼痛就是肾虚?朋友,你很不对劲。经常腰腿酸麻、活动困难,或是排便不畅、力不从心?或许我们首先想到的都会是腰肌劳损或是肾虚阳亏┑( ̄Д  ̄)┍┑( ̄Д  ̄)┍

mmexport1611335560850.png

然而真相往往不会那么简单,我们需要从“根”上寻找答案,当发生腰腿酸痛或是下肢肢体出现麻木,针刺感、感觉异常时,都有必要考虑到脊髓及神经根受到压迫方面上来,事实上,只要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腰椎椎管或椎间孔狭窄(如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钙化等),进而引起腰椎神经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臀部及下肢疼痛感觉异常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时,即可诊断为腰椎椎管狭窄。

mmexport1611335565956.png

mmexport1611335573688.png

症状多、体征少,是该病的典型特点。患者骨科专科查体往往无明确的阳性体征。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症状及影像学特征,诊断时需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特征综合考虑,并除外其他疾病,如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肿瘤等。

mmexport1611335592746.jpg

X线:

X线可见腰椎前凸减小,可合并侧弯或滑脱,椎间隙塌陷,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

CT、MR片:

CT、MRI和腰椎管造影是重要的诊断工具。CT及MRI上可见黄韧带、关节突增生,病变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病变椎间盘突出压迫同节段硬膜囊、单侧或双侧神经根。MRI上还可见腰椎曲度改变,病变椎间盘信号减

低,退变节段上、下终板信号改变。

那么对于腰椎椎管狭窄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可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症状轻微或发病初期患者平躺休息疼痛不适多可获得缓解;指导患者避免久坐、弯腰、负重等,养成正确的坐姿及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避免脊柱过度活动及扭转;对于体重指数较高的患者,适度减轻体重同样有助于改善症状并延缓退变病程;

mmexport1611335599654.png

mmexport1611335605977.png

正确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适度牵引往往对发病初期、退变尚不严重的病例有较好的疗效,传统的针灸、热敷疗法对于症状缓解疗效同样值得肯定,腰围或支具治疗,可增加腰椎稳定性,缓解一定的脊柱受力压迫,早期疗效肯定,注意同时配合腰背部肌肉锻炼,避免长期佩戴而引起的腰背肌肉无力;对于症状明显患者,可予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及促进修复类药物,同时辅以制酸护胃药物。

mmexport1611335617924.png

mmexport1611335658205.png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应证如下:腰腿疼痛,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存在客观神经损害体征,如下肢感觉减退、下肢肌肉萎缩、下肢肌力下降典型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行走距离<500 m,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影像学提示椎管内脊髓或神经根受到严重压迫,症状持续存在且保守治疗3个月不好转,症状严重影响生活。

3.手术原则:(1)个性化原则:临床腰椎椎管患者病情不一而同,手术方式也多样且优缺不一,主要针对受压节段及腰椎管狭窄类型,结合患者具体身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2)减压原则:充分减压,尽可能切除压迫结构(增生的骨质、黄韧带、椎间盘、小关节),解放神经根。(3)安全性原则:优化减压顺序(相对压迫较轻处开始,多为中线逐渐向两侧的椎板、黄韧带、小关节进行减压),注意术中操作,动作柔和,避免损伤神经根及脊髓。(4)生物力学原则:有限减压、尽量保留脊柱中、后柱结构,应注意避免过多的去除关节突关节,若减压造成腰椎节段性不稳需同时进行融合内固定治疗。(5)微创化原则:尽可能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软组织牵拉、损伤,减小手术切口。

4.术后的康复同样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术后恢复情况,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术后仍然存在复发或临近节段加重风险,因此应尽早在医护人员辅导下下地活动并指导进行功能锻炼。于术后1、3、6个月及1年规律复查X线,必要时可行MRI检查。嘱患者加强腰背肌肉锻炼、避免久坐久站、弯腰负重。

mmexport1611335668069.png

总的来说,发生不明原因腰腿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诊断明确后根据患者病情予以相应治疗方案,当药物或理疗无法缓解疼痛或病情加重时,切勿一味保守治疗或畏惧手术,及时手术减压才是根治之法,否则脊髓神经根损伤一旦加重,造成不可逆转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本文参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组 》

出处:中国医学杂志2014年9月第94卷第35期

本文仅用于学习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


王虎
王虎 主任医师
汕大附一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