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侧肢体肿胀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发表者:王玉柱 人已读

透析患者内瘘侧肢体肿胀,临床上叫做肿胀手综合征,其原因主要包括下列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围手术期肢体肿胀。自体内瘘多出现于术后一周内;人工血管内瘘多出现于术后2-4周内,个别患者或许更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2个月。其原因主要是手术创伤后的皮下组织水肿。第二种情况是内瘘术后持续肿胀或者内瘘使用过程中逐渐出现肢体肿胀。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患者既往在颈部中心静脉留置过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起搏器或者做过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使中心静脉牵拉受压等,上述操作会导致中心静脉不同程度狭窄甚至闭塞。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由于在肢体动脉与静脉间建立了人为短路,肢体回心血量增加,中心静脉狭窄使血液回流不畅,从而导致肢体肿胀。另外,也有一部分患者,虽然没有上述操作史,但在内瘘使用过程中,中心静脉受到血流剪切力作用,血管内膜增生肥厚导致管腔狭窄,进而导致内瘘侧肢体血管内压力升高,血管内液体渗出至血管外,出现持续的肢体肿胀。

对于第一种情况,只要没有中心静脉狭窄或受压等病变,经过抬高肢体,适当加强肢体活动,或者配合活血药物治疗,肿胀多可消退。第二种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1. 介入治疗(PTA技术):通过在X线下将导丝、导管通过病变的中心静脉后,应用球囊和/或支架将病变的血管开通,使得原本回流受阻的血管通畅,进而使水肿消退;2. 在病变的中心静脉两端采用移植物血管搭桥,重新开通中心静脉;3. 结扎内瘘:内瘘结扎后肢体回流血量明显减少,使得局部压力降低,水肿可逐渐缓解。

由于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应尽量不结扎内瘘。 目前多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通过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的中心静脉,使肿胀缓解,同时使内瘘得以继续使用。(图1、图2、图3)

图片1.jpg

图1. 右侧内瘘侧上肢肿胀

图片3.jpg

图2. 球囊扩张狭窄的中心静脉

图片2.jpg

图3. 球囊扩张术后第二天,肿胀缓解

本文是王玉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