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断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有哪些检查方法?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控制机制出现紊乱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通常需在存有神经病变的前提下才能诊断。根据神经病变的程度及部位的不同,神经源性膀胱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除症状表现还需体格检查、实验室、影像学、尿动力学等检查方法。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体格检查
1、一般体格检查注意患者精神状态、意识、认知、步态、生命体征等。
2、泌尿及生殖系统检查所有怀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均应进行标准的、完整的泌尿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外生殖器等的常规体检,还要注意腰腹部情况。应常规进行肛门直肠指诊,了解肛门括约肌张力和大便嵌塞。女性要注意是否合并盆腔器官脱垂等。男性还要检查前列腺,了解软硬程度和是否有波动。
3、感觉和运动功能检查。
4、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了解尿比重、尿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水平,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等,并间接反映肾功能状况。
2、肾功能检查:通过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反映总肾功能状况,反应上尿路功能受损程度,为进一步拟定治疗方案和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肾功能异常时患者用药应相应调整药物剂量。
3、尿细菌学检查:通过检查明确病原菌种类,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影像学检查
1、泌尿系超声:此检查无创、简便易行,通过检查重点了解肾、输尿管、膀胱的形态及残余尿量。
2、泌尿系平片:可了解有无隐性脊柱裂等腰骶骨发育异常、是否合并泌尿系结石等。
3、静脉尿路造影
2、泌尿系
泌尿系MR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MRU对上尿路的评估与CT相似,该检查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在冠状面等多个层面非常清晰地完整显示肾盂积水形态、输尿管迂曲扩张、壁段输尿管狭窄、膀胱形态等尿路形态变化,并对上尿路积水扩张程度进行分度,且不受肾功能影响。
3、核素检查:包括肾图、利尿肾图或肾动态检查,可反映分侧肾功能情况,明确肾脏供血状态。利尿肾图可以鉴别上尿路梗阻(如壁段输尿管梗阻)的性质是机械性或动力性梗阻。
4、膀胱尿道造影:可以了解膀胱尿道形态。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尿动力学检查
1、尿动力学检查能对下尿路功能状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是揭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的唯一方法,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诊疗与随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2、患者病史、症状及体检结果是选择尿动力检查项目的主要依据
3、影像尿动力学是证实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功能障碍及其病理生理改变的“金标准”。
4、常用尿动力学检查项目
排尿日记:建议记录2~3天以上以得到可靠的结果。
自由尿流率:该检查项目的结果是对下尿路排尿功能状态的客观和综合反映,但不能反映病因和病变部位。
残余尿测定
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cystometrogram,CMG):
漏尿点压测定
压力-流率测定(pressure flow study):
肌电图(EMG)检查
影像尿动力学检查(video urodynamics,VUDS):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神经电生理检查
1、神经电生理检查是对神经系统物理检查的延伸,目前已有专门针对下尿路和盆底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神经通路的电生理学检查,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和盆底功能障碍进行评估,为治疗方案的制订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2、下尿路及盆底神经电生理检查项目有尿道括约肌或肛门括约肌肌电图、阴部神经传导速率、球海绵体反射潜伏期、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等。
本文是李旭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