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姚海军 三甲
姚海军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尿道下裂术后注意事项【建议家长要仔细读一读】

4820人已读

尿道下裂是男性常见先天性泌尿生殖器畸形,手术治疗方式较复杂,不同病例的处理和术后恢复情况并不相同,从手术以前和手术中的无菌操作、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术后新建尿道与局部伤口的护理、导尿管护理以及何时拔除尿管等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手术前,尚无法预测手术后哪个患儿会一次手术能治好,哪个患儿会出现并发症或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此宣传材料仅涉及大致的一般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应向主管医生和护士咨询。

2021-01尿道下裂0.jpg2021-01尿道下裂5.jpg

【1第一阶段:术后院内阶段

【1.饮食问题——营养保证】 手术后若神志完全清醒,可以间隔4-6小时可以开始饮水,之后逐步少量流质饮食并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当天最好是少量多餐。注意保持水分充足,从而使得小便充足,避免因小便不足,导致膀胱内絮状物堵塞导尿管。患儿卧床期间肠道活动减弱,易发生便秘,排便用力使得伤口容易出血及尿液从导尿管旁边渗出浸渍伤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住院期间应注意防止便秘,可在手术前训练患儿卧床排便,术后恢复饮食时应增加食物中的纤维成分(如蔬菜、水果,特别是香蕉、红薯等),也可给予蜂蜜等润肠通便。

【2.伤口护理——面子工程】术后阴茎创面会加压包扎3-5天左右,对于控制出血和预防水肿至关重要,虽然包扎方式各有不同,但目的均一样,主要是避免伤口碰撞和摩擦。局部保持清洁干燥,用棉签局部沾沾干净,局部吸吸干,尤其是偶尔有小便从导尿管周围渗出来时,如果不敢用纸巾或棉签局部吸干保持干燥,也可用吹风机柔软的暖风吹吹干。一般在术后3-5天换药或拆开敷料暴露伤口并调整尿管,处理过程伴有疼痛,家长可在之前对小儿做一些思想工作和安慰,如带镇痛泵者也可注意调整用药时间到换药前加药。如果表面已结痂的分泌物,不要强行弄下来,在确定换药时间后,可提前用液体敷料或硼酸溶液反复多次滴浸伤口敷料以便轻松取除,减少出血和疼痛。 术后早期由于局部加压包扎,阴茎水肿一般不重,拆除敷料后阴茎肿胀可能明显加重,尤其是用包皮内板(较嫩的皮肤部分)覆盖的部分,取除包扎物后局部出现黄色分泌物(有时呈脓样)和痂壳或点状渗血也是较常见的现象,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温盐水盆浴后可逐渐消退,肿胀完全消退有时需数月时间。

2021-01尿道下裂2.jpg

【3.导尿管护理——生命线护理】 尿道下裂术后通常需留置尿管,尿管的作用包括引流尿液和作为新成形尿道的支架(支撑管)。尿管应持续或间断引流出尿液,如尿袋长时间未见尿液增加,患者下腹胀,应找医护人员检查。留置尿管期间患者可卧床,也可适当活动,但要注意避免牵拉而干扰新成形尿道的愈合。由于留置导尿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便和痛苦,多数病例能够承受,但部分年龄较小的小儿可能因带管排尿而哭闹较多。

留置导尿期间出现膀胱痉挛 患儿/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下腹痛,肛门部位不适,也可以表现为有尿不从尿管出,而从尿道口出来。尤其会表现孩子突然感觉一阵疼痛,尿意严重急迫,紧接着尿从尿管周围喷射而出,尿管内出尿不多。一般为导尿管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导致所致,在拔管以后会自然消失。处理方法:1、检查是否存在导尿管折叠,引流不畅,管子是否较术后有滑出,位置变动;2、用热湿毛巾敷在下腹部以缓解症状;3、若管子位置明显变动或者滑出,需要调整管子,放进去一点;4、带管期间尿从尿道口流出,一般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不需要过度担心,但如果持续出现上述情况需请医生进行处理;5、注意保持水分摄入,从而使得小便充足减少膀胱刺激。小便颜色淡亮色,说明小便充足;小便颜色越黄,说明水分补充越不够。

2021-01尿道下裂.jpg

【2】第二阶段:带管出院阶段

因病房条件有限,在术后1周左右多数病例可能带管出院,特别要注意保持尿管原有位置。千万看好导尿管,不要下来玩的开心,把导尿管给拽掉了或扯到了,也不要使尿管松脱、牵拉、折角、扭曲等,否则会导致疼痛,影响愈合,妨碍引流。尿袋下方应避免接触地面以防污染,尿袋装满需倒空时应留少量尿液在袋内,以免过多空气进入尿袋并经管道上行,影响尿液引流。留置尿管期间,尿管内除正常尿液流出外,还可能出现少量絮状物和血性物,尤其在患儿较多活动后血性物排出可能比较明显,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应尽量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活动。注意保 护尿管并在医生要求的时间进行复诊和拔除导尿管。

部分患者带管出院期间可能出现带管排尿现象严重(留置导尿期间出现膀胱痉挛),1)需要了解有无尿道阻塞问题,如尿管通畅,则应注意尿液冲击尿管引起固定线牵拉,加重疼痛,可在有明显尿意时要用手扶持尿管前端,要避免尿流冲击过猛导致尿管脱出,如尿管固定不稳,固定线脱落,应及早找医生处理,以免尿管过早脱落达不到治疗目的。2)如出现导尿管阻塞,可自行捏一下导管(导尿管远端折住、近端捏捏,这样导尿管内造成压力冲击有利于保持导尿管通畅并确认导尿管通不通畅),或至医院进行尿管冲洗以保证导尿管引流通畅。3)若出现管子位置明显变动或者滑出,需要调整管子,放进去一点;管子位置正常,但是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或频繁出现则需来院就诊。

鼓励患者适当活动,这不会影响伤口愈合,也利于提高患儿舒适度;不主张长期卧床,卧床时阴茎朝上,不利于分泌物流出,容易引发感染,尤其是三岁以上小孩。家长尽量不要在患儿面前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利患儿身心健康。出院后回家应及早开始温盐水盆浴,及早盆浴泡软尿道口痂壳便于清洁以及利于组织水肿减轻和愈合。如果创面水肿比出院时严重、或水肿进行性加重,局部伴有渗液、皮肤变红、疼痛等不适,提示局部可能出现感染、即通俗地讲发炎啦,请快快联系我们、带回院复诊。

图片2021.png

【3】第三阶段:拔管随访阶段

根据病情需要,多数在术后7-14天拔除尿管或带管出院。手术缝线为可吸收线,无需拆线,切忌拉拽皮肤表面显露线结,一般术后一月可逐渐自行吸收脱落。有些医生留置的非球囊导尿管,则会在阴茎头有缝线线结固定导尿管,防止脱落,切勿自行处理。如为球囊导尿管则无需阴茎头缝合固定。拔管排尿以后应尽早饮水排尿,观察排尿时有无排尿困难,费力,排尿时间明显延长,尿线细,排尿疼痛,尿频、尿急,尿瘘等情况。特别注意瘘口较小时尿液自瘘口滴,淌或冒水珠。有时由于尿道口处可吸收线存在,尿道口排出的尿可分两股或几股排出,也可能出现排尿时腹侧有尿液倒流类似漏尿,为正常现象待后期线头脱落后多可自行改善。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拔尿管后的最初2天,排尿刺痛,不适属于正常,还是要鼓励排尿,不愿排尿,应耐心诱导,催促其自解小便。有时拔管后尿道口部少量分泌物或血液凝干成为痂壳阻塞尿道口,妨碍尿液排出,出现排尿困难,应请医生处理移除阻塞物,或及早盆浴泡软后利于排尿。如阻塞物持续存在,会增加尿瘘发生机会或加重已经存在的尿瘘。请注意:尿袋位置需要尽量低于膀胱水平,要明白水往低处流的道理。

拔尿管后特别需注意:患儿的排尿情况,包括尿线粗细、尿得是否有力(听听尿线射到马桶是否有声音)、尿线的形态、排尿过程有无异常,有没有需用力排尿等情况。拔除导尿管以后请注意有否尿瘘(即有2条以上尿线分别从不同的地方射出,多余的尿线的出口通常就是瘘口);如果发现有瘘口,请尽早联系我们,可能需要根据病情考虑重新置尿管,以期待瘘口愈合。

术后伤口呈包皮环切外观,自然裸露,包皮会有不同程度水肿,3-6月会慢慢消退。通常在术后复诊时间常规为1周、2周、4周、3个月和6个月、一年,如果条件允许应该按时复诊。复查前2-3天拍摄一个从侧面拍摄的排尿视频,要有排尿时的声音。拨管4周后,要拍摄晨勃的侧位照片(晨勃一般在小朋友将醒未醒时容易见到)。如出现尿线变细、排尿费力(特别是排尿有大便排出),可能是出现了尿道狭窄;排尿时尿液从尿道口以外的地方流出,可能为尿瘘可酌情考虑重新置管引流或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尿瘘修补;或排尿时阴茎腹侧有包块隆起,可能是出现尿道憩室,则需及时来院就诊,早期干预避免再次手术。如果发现患儿有反复泌感合并发热,排尿困难,阴嚢睾丸肿痛的,需要急诊就诊处理。如果你有不知道的问题困扰,可拍个照片,微信上发上来我们来看;但相片或视频不一定就能完全看清,具体的还是要门诊复查。

2021-01尿道下裂4.jpg


PS:【温盐水盆浴方法】按2%-5%浓度配制(大约每5斤水加1两食盐到每2斤水加1两盐,通常是普通温水瓶每瓶加盐1两),在大盆中以开水冲化食盐,待水温降到不致烫到患儿(勿过凉)时可让小儿坐在盆中,外阴全部浸泡在水面下,青少年或成人可改用一次性杯子替代大盆并将阴茎浸没在温盐水中泡即可,每次坐浴15-30分钟,每天2-3次(早期水肿较明显可每日3次,后期水肿逐渐消退可每日1-2次),通常至少需盆浴2周,2周后复查视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停止盆浴。


姚海军
姚海军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