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
是坐骨神经经过骨盆的行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盆腔出口处组织内液压升高,局部出现粘连、静脉淤血扩张和水肿等病理改变,致使该出口部狭窄,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解剖
坐骨神经的盆腔出口是由骨盆后壁的多层肌肉、韧带及结缔组织所构成的一个骨纤维性管道,上起盆腔口,下至闭孔内肌下缘。若以梨状肌下缘为界,可分为梨状肌下缘以上为盆腔段和以下为臀段。盆腔段有上、下两口和前、后、内、外四壁。臀段为梨状肌下缘以下坐骨神经部分,上接梨状肌上孔,向下至子子上肌上缘为界。坐骨神经在穿经盆腔出口的过程中,尚有多条血管神经束与之伴行,在坐骨大孔内,从前外向后内依次为臀上血管神经束、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血管神经束和阴部血管神经束。在这些结构中,血管的形态学变化较大,特别是静脉,在解剖过程中发现多呈迂曲盘绕状,并常与周围结缔组织发生黏连。
病因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的肌纤维管道走行中可受到各种因素的压迫、粘连等所引起。引起压迫的原因有局部脂肪瘤、梨状肌肥厚及瘢痕等。此外,局部的外伤、慢性劳损、寒冷刺激及长时间的持续压迫等引起的臀部组织炎也是主要致病原因。神经于受压后,早期为功能性改变,解除压迫后可在短时间内恢复;但如果长时间受压,发生器质性改变时,特别是在伴有明显外伤情况下,神经变性呈不可逆性,则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诊断
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呈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多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湿史。病程长时可呈间断性反复发作。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部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也可表现剧烈锐痛。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跖侧放射,但很少达足跟部及足底部,且多无明确的神经根性界限。有时可在局部扪及痛性结节或痉挛的梨状肌。走路可使疼痛加剧,或出现间断性跛行。在伸髋位被动内旋下肢或内收、屈曲及内旋髋关节均可使症状加重。下肢外旋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但无特异性,腰部无阳性体征。MEG检查呈震颤电位、单纯相。
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以浸有75%的酒精棉球作皮肤常规消毒。根据患者的胖瘦选择4~6寸的长针,主穴为环跳穴,或选用盆口区明显的压痛点、痉挛的梨状肌、痛性结节,正一旁一,行提插捻转手法,中强度刺激,患者有酸、胀、麻等感觉,并沿胆经或膀胱经传导。随症配穴,根据具体病情选用,病在胆经的选择阳陵泉、丘墟;病在膀胱经选用委中、承山和昆仑。可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缓解痉挛的肌肉,从而解除盆腔口周围组织对神经血管的病理性挤压。
本文是王祥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