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觉流口水,怎么办?
潘相学 李琇莹
上海市中医医院 脾胃病科
很多人在睡觉的时候会流口水,这也反映了一些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那么中医学认为,睡觉时口水不自控的流出,与脾脏关系密切。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睡觉时流口水的中医病理机制。“脾在液为涎”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经典内容之一,即讨论五脏与五液的关系。中医古籍中多有论述,脾开窍于口,脾之阴精上布于口,为涎。在经络上,有“脾足太阴脉,通于五谷之液,上出廉泉,故名曰涎”,其中指出脾经廉泉,涎为上出廉泉之液。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而脾虚证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症候。脾胃虚弱的人表现为食欲减退,大便溏泄,神疲乏力,口淡无味,舌淡苔润的症状。因此我们可以得知,脾病与唾液的关系密切,脾胃虚弱,统摄口涎无力,进而便会使口涎自出。
其次,我们谈谈中医对这种口涎自出的情况的治疗,对于这种症状我们主要从脾胃调理入手,可以吃一些补脾益气的药食同源的食材进行调理,可以吃一些温补的食材,例如:羊肉、肉桂等,还可以吃一些补气的食材,例如:粳米、糯米、山药、大枣等。平日里可以做一些药膳进行养生调理,推荐食用大枣粥、白扁豆粥、黄芪炖鸡等。同时,还要多食用一些含铁的食物,例如含铁较多的动物内脏、蛋黄等等;其次要对蛋白进行筛选,特别选择一些肉、虾、豆类等的优质蛋白促进人体代谢和生长的更新和修补。再者,从中医治疗上来看,我们要针对睡觉流涎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辩证,给予其准确的方药或针灸治疗。方药我们可以选用四君子汤作为基础方,再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药物加减;针刺治疗我们可以选取常用的脾经穴位,例如:隐白、三阴交、足三里等,同时可配合艾灸穴位进行治疗。
最后,给大家一些推荐方法来预防和减少睡觉流口水的发生。主要分为两个大类来避免:饮食和行为。在饮食上,大家应当避免寒湿、油腻厚味的食物,例如西瓜、柿子等水果,以及烧烤,火锅,甜品等饮食。同时要在饮食的量上进行控制,尽可能做到重营养控食量,每次进食不要过饱,也不要由于不愿进食而随意减少食量,且每餐的营养要保证足够且均衡。并且平日里可以冲泡一些黄芪、党参、红枣等药食同源佳品作为代茶饮从而补气健脾。而在行为上,我们要适当运动从而加强代谢,保证睡眠,增强免疫力。注意穿着,不要让腹部受冷。同时中医认为,思虑致病与脾的关系密切,由此我们也要注意给自己放松压力,精神不要太过紧张,这也容易引起脾脏功能失调,从而使口涎不自控,睡觉时流出。
中医上说,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枢纽,脾胃功能的好坏调控了整个身体的阴阳平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着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等情况,这无疑增加了脾胃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几率,那么也有很多人一直有睡觉流涎的困扰。因此,我们要通过对自身的调理和呵护,以及对于脾胃疾病的防治知识的了解,能够做到清楚中医养生的一些基本方法,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脾胃对全身进行调养。
本文是潘相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