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潘相学 三甲
潘相学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脾胃病科

立秋养生

1584人已读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

这标志着秋季开始,

也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秋天不仅是天气转凉的季节,

也是万物收敛聚集的季节,

是丰收的季节。

因此,此时的特征是:

暑热渐退,白露晨起,秋雨邀凉;

水澄露鱼,荷残莲生,梧桐叶落;

葡萄挂架,煎香薷饮,一枕新凉。

1565293610.png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

有“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的说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告诫人们,

顺应?四时养生

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的自然规律。

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就要顺应遵循自然规律。

1565293613.png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

循序渐进的过程。

立秋的气候是

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

也是阳气渐收,

阴气渐长,

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

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

也是人体阴阳代谢

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因此秋季养生,

以养收为原则,

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

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呢?

1565293613.png

|01|

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

神志安宁,

心情舒畅,

切忌悲忧伤感,

即使遇到伤感的事,

也应主动予以排解,

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02|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

应开始

“早卧早起,与鸡具兴”。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

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

立秋乃初秋,暑热未尽,

虽有凉风,但天气变化无常,

因而

着衣不宜太多,

否则会影响机体

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易受凉感冒,

意即是老百姓口中的“春捂秋冻”。

| 02 |

饮食调养

古医书中指明:

酸味收敛肺气,

辛味发散泻肺,

而秋天宜收不宜散,

所以

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

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

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

以滋阴润燥者。

总之,秋季时节,

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

粳米、蜂蜜、枇杷、

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

以益胃生津。

| 03 |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

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

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

“秋季吐纳健身法”

具体做法:

清晨洗漱后,

于室内闭目静坐,

先叩齿 36 次,

再用舌在口中搅动,

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

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

稍停片刻,

缓缓做腹式深呼吸。

吸气时,舌舔上腭,

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

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

呼气时要默念哂字,

但不要出声。

如此反复 30 次。

秋季坚持此功,

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作者简介

1565293616.png

潘相学 | 医学博士

上海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

师从上海市名中医谢建群教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理事

上海市医学会脾胃病分会及肝病分会委员

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消化道疾病的中西医诊疗工作,

中医功底扎实,临床思路开阔,

强调多学科沟通、中西医并举,

是现正为美国中医院校广泛应用的教科书

《中医内科学》的编著者之一。

曾主持参与多项部、局级课题,

其中

《基于症候病机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及生物学基础研究》

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擅长以肝脾为中心进行辩证施治,

治疗消化系统及其它内科杂症。

主治范围:

结合五运六气辨体质、亚健康状态中医药调理、

消化道肿瘤,癌前病变、肝炎、

脂肪肝、肝硬化、胃炎、胃溃疡、

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及肝胃、

肝肠相关性疾病,胆胰疾病、

消化道疾病伴发的抑郁焦虑状态、减肥及增重。


潘相学
潘相学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脾胃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