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朱晓明 三甲
朱晓明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胸外科

发现肺结节,如何应对?

1116人已读

在健康体检中,“肺部结节影”的影像学结论,时常困扰人们,尤其是对于没有不适症状的体检者,该如何处理这些“不速之客”呢?


判断结节是良性or恶性?


根据影像学检查,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可以大致判断肺部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可能性。① 若结节为良性,可随诊观察,若在随诊过程中发现结节增大,则进一步外科治疗。② 若结节为恶性,则根据疾病的具体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良性结节如何随诊观察?


(1)根据国际肺癌筛查指南:① ≤ 5 mm 的实性小结节1年检查1次;② 5~10 mm 的肺部结节应3~6个月复检1次;③ >10 mm 的肺部结节建议进行病理性检查。


(2)孤立的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① ≤ 5 mm 的结节无需随访;② >5 mm的结节,3个月后第一次复查,检查结节是否消失,其后每年复查,若出现恶性倾向需进一步治疗。


一般认为,若肺部结节在复查过程中大小未见改变,或者逐渐缩小或者短期内迅速增大,往往提示良性病变,如炎症;若发现肺部结节增大,或患者出现症状,则需进一步检查,如穿刺获取病理性诊断。


哪些结节不需要CT随访?


指南中推荐孤立、直径 ≤ 5 mm 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GGNs)无需CT随访,理由如下:


(1)此类病变可能是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这些病变在随访几年后通常还是稳定的,通常无任何表现。


(2)研究表明,纯GGNs平均倍增时间超过3~5年,使检测此类病变的变化更加困难。


(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 ≤ 5 mm 的GGNs病变进行准确定量测定非常困难。病变大小的测量容易受到观察者间和观察者自身变异性的影响,可重复性差。常规的CT随访此类病变可能导致结果不确定,同时浪费医疗资源,并会给患者带来过量辐射。


(4)任何大小的纯GGNs,有肺外恶性肿瘤史并不影响遵循这些指南,有数据表明,纯GGNs罕见转移。


(5)必要时采用连续薄层CT(1 mm 层厚)以确认病灶是否为真实的GGNs,尽可能避免在厚层图像(通常是5 mm)以上将实性结节误以为非实性结节。


“3个月随访”有何根据?


孤立的、直径>5mm 的纯及部分实性GGNs;多发纯GGNs,至少1个病变直径>5mm 且没有特别突出病灶;有突出病灶的多发GGNs者,常推荐首次检查后3个月CT随访。


理由如下:


(1)纯GGNs和部分实性结节都可能在短期随访后消失,如病变消失可避免患者长时间的猜疑和焦虑。肿瘤的生长倍增时间是3~12个月,短期随访还能确保迅速增大的病变得到有效检测。随访中提示恶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直径超过10 mm 和具有肺癌病史。


(2)对于小的纯GGNs在PET上常不显像,其诊断价值有限。


(3)虽然目前对孤立性和多发纯GGNs,恶性可能性仍有争议。一些研究表明,大的病变更有可能发展为浸润性癌,但随访耽搁的时间并不影响患者预后。


随访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年龄、性别、患肺癌的高危因素、吸烟史、多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2、警惕体积缩小、密度增加的病变也可能是恶性。


3、注意实性成分与磨玻璃磨玻璃含量百分比的测量,实性成分越多,浸润性腺癌的可能性越大,预后越差。测量非实性结节的直径取其长、短径的平均值。实性成分的大小是在纵膈窗上病变截面处测量其最大直径。


4、测量方法应前后一致。


5、对于>5 mm 的孤立部分实性GGNs,不推荐经皮或经支气管肺穿刺活检用于部分实性结节,除非不能进行外科手术。

(来源:医学界 呼吸频道)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朱晓明
朱晓明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