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怪的腹痛--儿童盆腔肿瘤之【卵巢畸胎瘤】
年幼的女童,偶尔会有不明原因的腹痛,因为腹痛症状并不典型,家长可能注意不到,而慢性腹痛过后,家长可能会摸到孩子下腹部“浮起”一个包块,甚至,个别患儿会出现排便、排尿困难的症状(巨大瘤体压迫脏器所致),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了一个名词,“卵巢畸胎瘤可能”。家长这时候可能就懵了,什么是畸胎瘤呢。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尝试浅显地解答一些这方面的困惑,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一、为什么叫“畸胎瘤”。
首先,“畸胎瘤”这个名字本身就容易引起歧义。我们咬文嚼字的捋一下,“畸”就是畸形,“胎”是胚胎,胎儿,“瘤”自然是肿瘤。通俗解释,这个瘤子长得有点像“怪胎”(至少在人类第一次发现这种肿瘤的时候),里面可能包含皮脂、毛发、骨头、软骨甚至牙齿等组织,而这些组织是正常发育的胎儿才应该有的组织。
但认真来讲,它本身就是肿瘤,和胎儿、怀孕、受精卵没有一点关系,它是人体内的原始生殖细胞发生异常分化后形成的外胚叶、中胚叶和内胚叶三种组织,而这三种组织在正常胎儿发育过程中最终会分化成我们的各个器官,直至“成人”。
所以明白了么,畸胎瘤终归是肿瘤,和我们常听说的神经母细胞瘤、肺癌等一样,只不过组织来源不同而已。
专业来讲,畸胎瘤分4类:成熟型(囊性或实性,良性),也叫“皮样囊肿”;不成熟型(恶性);由于包括其他体细胞恶性肿瘤而呈恶性;单胚层或高度特异性畸胎瘤。而我们见到的大部分卵巢畸胎瘤(95%)都是良性。
二、只有女性会得畸胎瘤么?
事实上,鉴于前述畸胎瘤的来源是原始生殖细胞,所以,畸胎瘤不仅限于女性,男性也可以发生,比如睾丸畸胎瘤(男性性腺),只不过发病率更低而已。总得来说,畸胎瘤好发于身体中线及两旁,自上而下比如纵膈、腹膜后、骶尾部(屁股附近)、以及性腺(卵巢、睾丸)。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女性的卵巢畸胎瘤。
卵巢肿瘤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及绝经期女性,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少见,而这些肿瘤中约有 75% 至 90%是良性的,其余 10%-25%是恶性的或者具交界性的肿瘤。肿瘤的病理类型在成人和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之间亦不同,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以生殖细胞肿瘤多见(大概占60%~80%),其中又以畸胎瘤居多。
卵巢肿瘤分良恶,而恶性卵巢肿瘤中,大部分都是生殖细胞肿瘤,比如未成熟畸胎瘤、畸胎瘤恶变、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而我们常见的良性生殖细胞肿瘤,就是成熟性畸胎瘤。事实上,大概95%的卵巢畸胎瘤都是良性,且多为单侧发病,双侧发病率仅10%~17%。
三、如何区分是良性还是恶性呢?
遗憾的是,儿童卵巢肿瘤的良、恶性依靠临床表现往往难以区分。而术前评估良恶性对于治疗方式有重要意义,所以临床上,我们通常会通过影像学、B超以及辅助的各项肿瘤标志物化验来评估肿瘤性质,以决定手术方式和后续治疗。
大体来说,虽然儿童卵巢肿瘤发病率较低,但发生肿瘤后,肿瘤往往生长较快,恶性程度比成人高,且年龄越小,其恶性比例越高;肿瘤直径越大,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越大(也有研究认为,肿瘤大小并不提示其恶性可能)。
针对肿瘤标志物,在生殖细胞肿瘤中,我们在临床可以监测到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显著升高,但这并不能作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唯一指标,因为只有约54%的恶性肿瘤病例肿瘤标志物存在异常,并且6.5%的良性肿瘤病例肿瘤标志物也可异常升高。
其次,肿瘤的成分也是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以实质成分为主的肿瘤恶性概率高,可以是非实质成分的6倍,但也需注意有近22%的恶性卵巢肿瘤也可能不含实质成分。
而针对性的辅助检查,我们常用B超、CT以及MRI进行评估,检查手段各有优劣(国内有研究发现儿童卵巢肿瘤B超诊断符合率达到了79.6%,并且图像为囊性表现者均为良性肿瘤),但毕竟所有检查都是“隔着肚皮猜”,所以不到手术、不到最终病理结果,谁也没法在术前告诉你一个精准的良恶性以及病理诊断。
四、畸胎瘤的良恶性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良性畸胎瘤就是前述(一)的表现,长得越像“怪胎”,越倾向良性,而长得越没特点,即组织分化越差,那么恶性可能性就越大。
详细来说,恶性畸胎瘤的大体标本可显示表面光滑的病灶,呈囊实性,其内可散在局灶性脂肪组织。囊内还可见不等量的油脂、 毛发及骨组织。病理分析镜下可见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胚胎组织,主要为神经上皮组织。约1/3的未成熟畸胎瘤会产生AFP,AFP可轻度升高。且未成熟畸胎瘤所含的未成熟神经上皮组织,可使NS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阳性率为50%。
临床上,未成熟畸胎瘤体积较大,多为不规则形或分叶状,容易发生转移, 常见为盆腹腔脏器表面种植,超过半数患者常伴有腹腔积液。
五、孩子确诊了畸胎瘤,该如何治疗呢。是否影响生育功能呢。
但凡孩子检查发现了畸胎瘤,那么大部分情况下,手术是迟早的事情。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来说,因为他们大部分好动,因此这部分患儿容易并发卵巢肿瘤蒂扭转,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导致卵巢坏死。而且,良性的畸胎瘤也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恶变(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的发生率为0.2%-2%)。
不过,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往往非常关心手术中卵巢是否会受损,甚至切除的问题。
目前对于良性卵巢肿瘤,国内外普遍首选肿瘤剔除手术,即仅单纯切除肿瘤,而尽可能多的保留患侧卵巢组织,术中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充分重建卵巢组织。这部分患儿大部分可以经过腹腔镜手术来解决。
采用该术式,一方面可以保留卵巢功能,减少不育和性激素异常的发生,另一方面,有大约10%~23%的卵巢良性肿瘤患儿会出现对侧病变,因而也可降低该类患儿出现完全失去卵巢的风险。总的来说,良性肿瘤本身复发率就低,所以保留卵巢基本不会增加复发概率。
但是,对于恶性卵巢肿瘤来说,我们的眼光应该首先放在尽可能提高患儿生存率方面,生育功能只能退居二线考虑了。恶性肿瘤术中我们一般行一侧输卵管 、卵巢的切除 ,联合同侧盆腔、主动 脉旁淋巴结清扫,甚至必要时行对侧卵巢可疑组织的活检,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患儿的生育功能。
手术方式方面,因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无法触摸可疑的淋巴结和肿块,一旦肿瘤溃破也会提高肿瘤的分期,增加扩散概率,因此开放手术仍然是卵巢恶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至于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以及化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儿肿瘤分期等进行确定,原则上来说,对于部分极早期恶性畸胎瘤,术中切除越完整,越干净,术后或许都不需要化疗。但这个必须在专门的肿瘤科,甚至妇产科、血液内科的的指导下进行。
但是总的来说,由于肿瘤生长部位在卵巢,无论是手术、放疗、化疗都会直接影响卵巢功能,造成生育力下降或丧失,对生育力保护的实行造成了困难。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生育功能的保护已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对于部分恶性卵巢肿瘤患儿来说,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卵子冻存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它们可以帮助患儿在经历了难熬的抗癌过程后,重新获得生育能力。
六、总结一下
最后说一下,在儿童和青春期所有肿瘤中,良性和恶性卵巢肿瘤仅约占1%,而大多数卵巢肿瘤是生理性或良性的。
然而,当这些患儿出现卵巢增大(无论囊性还是实性)时,我们都必须仔细评估以排除恶性肿瘤,因为该年龄发生的卵巢肿块中10%-20%是恶性的,进一步说,儿童中35%-45%的卵巢恶性肿瘤是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也正因为儿童期卵巢恶性肿瘤少见,所以诊治这类疾病有的时候会面对种种困难和不确定。如果孩子最终病理结果是良性,那么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是恶性肿瘤,纠结于数据上的五年、六年生存率,往往意义不大,我们普通家长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积极诊治,积极配合治疗了。
本文是张宏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