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政呈
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胸外科-肺外科
化生型胸腺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案
2433人已读
化生型胸腺瘤(metaplastic thymoma,MT)是一类罕见的具有双相分化特征的胸腺上皮性肿瘤,既往有多个不同名称,如胸腺瘤伴假肉瘤样间质、双相分化胸腺瘤、低级别化生性癌等。国内外仅有数篇报道,该肿瘤具有相对特征的病理学表现,但临床及影像学上无特异性表现,容易误诊,并且罕见遗传学的研究。好发于成年人,平均年龄 50 岁,男女比例相当。
一般认为MT伴发重症肌无力频率很低,目前仅见2例报道了MT伴重症肌无力。
MT 的发生机制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梭形细胞根据其超微结构特征提示其为反应性间质成分,即为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二是Yoneda等认为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均为肿瘤性成分,梭形细胞成分是一种化生现象,即所谓的上皮-间质转化。以往认为MT与A型或AB型胸腺瘤关系较密切,但新近的研究通过二代测序及多重PCR技术,发现 MT 存在 6/6 YAP1‐MAML2 融合基因,这与伴有 GTF2I L424H 突变的 A 型或 AB 型胸腺瘤截然不同。
MT的影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以手术完全切除肿物或全胸腺切除为主,预后良好。MT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过程呈惰性,除了其温和的形态学特点,还与肿瘤临床分期(Masaoka 分期)早有关。目前已报道的病例中,约 75% Masaoka 分期为Ⅰ期,约 17% 为Ⅱ期,仅约 8% 为Ⅲ期。大多数预期生存时间很长,仅1例报道术后9个月出现肿瘤复发的情况。

本文是刘政呈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